讲座预告ldquo超级油画rd

讲座嘉宾

高小华

GaoXiaoHua

高小华,生于南京,自幼习画,16岁步入画坛,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17岁担任军区报社美术编辑和摄影记者。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伤痕美术”与“四川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超级大型油画”的践行者,四川省油画学会会长。

年,创作油画《为什么》首开“伤痕美术”先河,颠覆既往教化模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反思文革、批判现实而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颇具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该画与另一幅代表作《我爱油田》同时入选全国美展、双获银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年,创作巨幅油画《赶火车》,以全景式的构图和宏阔的场面再现国情民生,开创后文革时代艺术直面现实与人生的理念;被誉为油画的“清明上河图”,荣获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赴美留学前后,以凉山彝族为题材,创作油画《布拖人》组画、《初春老林》(中国美术馆收藏)等大量“乡土绘画”作品;油画《暖冬》获得美国“CAC第89届艺术大奖赛金奖”;同时期受邀以水彩水墨手法绘制多部连环画出版并获奖;其作品广为欧美、亚太各地博物馆、画廊及个人所收藏。

21世纪伊始,海归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与创作,不断挑战绘画极限,涉足公共艺术“超级大型油画”,主持创作数幅巨大而震撼心魄的全景历史图卷。

年,完成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魔幻创世巨作《周易·占筮》以视觉艺术诠释千年中华哲学思想;获得第八届“巴蜀文艺奖”特殊荣誉奖,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年,受徐志摩嫡孙委托,历时六年创作完成民国历史人物油画《徐志摩和他同时代的人》,随后由央视策划拍摄25集该油画创作经历故事并隆重推出于全球陆续播映。

曾先后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特邀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年西南民族大学以“超级大型油画工作室”为基础建立:“高小华美术馆”以表彰艺术之贡献并将其成果回馈于社会大众。

艺术大家与四川

讲座预告

“超级油画”的践行者

——高小华艺术的“历史长卷”

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承办: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杜甫草堂博物馆

协办:成都画院美展馆

时间:年11月15日下午14:30

地点:成都市公共美术培训交流中心(青华路9号)

参与方式:免费参加,无需预约

高小华

《周易·占筮》

布面油画xcm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高小华创作《周易·占筮》

高小华像

以回顾的视角进入中国现代美木史,从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开始,大型油画艺术创作的号角吹响了,其中的经典之作如同一座座丰碑,可看见董希文在《开国大典》中的庄严时刻、陈逸飞在《占领南京总统府》中的恢弘瞬间,以及罗中立在《父亲》中的庄重岁月…...,而高小华创作的超极大型油画就是这为数不多丰碑中的几座旷世里程碑,一路走来被中国美术界誉为“油画清明上河图”的《赶火车》、表现抗战岁月的《唤起民众》及讴歌历史人物的《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的传世半景油画巨献《重庆大轰炸》、还有再现历史战争场景的《淮海战役》全景画。

高小华、雷著华在超级大型绘画《重庆大轰炸》半景画现场

-年

高小华认为:能驾驭并创作超级大画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首先是“主观”要有作大型绘画的理想与愿望;其次是要为“理想”做好长久不懈且全方位的充分准备;再有大画创作是一项艰苦异常的体能与脑力劳动,因此必须要有强壮良好的身体条件;第四条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只有当国家经济发展,并有能力推展大型文化艺术建设之时,才真正为艺术家个人的“大画创作梦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前三条为“谋事在人”,后一条为“成事在天”;然而最后的第五个条件更重要,因为大型绘画创作通常都是社会的公益性事业,画家的超常付出往往收入回报微薄,如无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情怀似难以支撑,因此需要艺术家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为社会做奉献的精神!

高小华

《徐志摩和他同时代的人》三联

布面油画xcm

~年

高小华

《徐志摩和他同时代的人》创作草图

高小华(前左一)与徐志摩嫡孙徐善曾(前中)一行

徐善曾(徐志摩嫡孙)曾说:来到成都,与国内最负盛名,最为优秀的画家高小华老师一起分享这幅巨作背后的故事是我们一家莫大的荣幸。“我们到达中国之前,高小华老师就曾发给我这幅巨作的图片。当时,我们就沉醉于这幅巨作之生动,之卓绝。但是,来到成都之后,亲眼看到它,这又是另一种触动人心的体验。图中的每一位诗人,作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徐志摩的家人,他们的形象在这画布上熠熠生辉,相互融合。在高小华的笔触下,每一位人物都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表情,姿势,手势感受到这些人物的情感,也许乃至于他们跟我祖父的关系,爱他的原因,看重他的原因。”

高小华

《为什么》

布面油画xcm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高小华

《我爱油田》

布面油画x70cm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年他在四川美术学院大一时就创作了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作品《为什么》,它浓缩了一代人的伤痕和迷茫,颠覆既往教化模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反思“文革”、批判现实。该画作与罗中立的《父亲》一道成为“四川画派”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中颇具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按住图片向左滑动观看完整作品

高小华

《赶火车》(三联)

布面油画xcm

年高小华创作出他首幅大型油画代表作《赶火车》(高1.5米长4.5米),它以全景式的构图和宏阔的场面再现国情民生,开创后文革时代艺术直面现实与人生的理念;其作品被中国美术界誉为“油画的清明上河图”,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授予该画作“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评论家认为“这是中国20世纪少有的具有文献价值的作品”,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也是中国21世纪初价值最高的艺术杰作。

高小华

《唤起民众》

布面油画

xcm

年高小华留美海归回国后仅数月,就以其惊人的才华和勤奋赢得了担纲国家重点艺术项目:大型艺术景观《红岩村启示录》总设计和油画创作的总负责人,这是他从一个单纯的画家成长为一个艺术工程主持的起始。该项目由30幅大小油画、半景画及5个雕塑群组成,气势磅礴、规模壮观,创造了多项中国绘画史上的人物肖像油画之最,可誉之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顶级大片,而高小华在历时三年的创作中集制片、导演、场记于一身,并独立创作了多幅巨型油画。而其中《唤起民众》与高3米、长15米的《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等作品现已成为系列画作中的扛鼎之作与填馆之宝。

高小华、雷著华

《重庆大轰炸》半景画

布面油画xcm

-年

《重庆大轰炸》局部

高小华、雷著华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工作现场

-年,高小华又一次在画布上完成了“超越”,由其主创的大型半景油画《重庆大轰炸》让时空瞬间倒流,他的目光已从批判现实跨越到弘扬历史,众媒体竞相报道10米高36米长的旷世油画巨作再现惨烈岁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添镇馆之宝《重庆大轰炸》,轰动盛况历时久远。

按住图片向左滑动观看完整作品

高小华、雷著华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全景画

布面油画x0cm

-年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局部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创作现场

年10月,全国美术界盛传:由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华裔油画艺术家高小华教授领衔的西南民族大学美术创作团队在全景油画《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长米,高16米)创作竞标中,一举胜出多家著名的专业团体,最终赢得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罕见的以竞标方式产生的全景画创作工程,该项目包括总面积约平方米的主体油画创作,气势壮阔的历史场面,人物多达数万之众的刻画,竭尽真实地还原了战争场景,还有大量的地面塑形和声光电特效,其规模和标准堪称世界级的超级艺术工程。

高小华、赵晓东合作

《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xcm

-年

高小华在超级大型绘画现场

高小华介绍:全景画,它不仅包含了所有传统与现代绘画的元素,还由于其体量的巨大、气势的恢弘及制作工艺上的复杂性与技术含量的高端而令众多的画家“望画兴叹”,故被视为绘画金字塔的尖端领域。可以说它是对之前所有架上绘画观念与方式的挑战与彻底颠覆,因此又被称其为“终极绘画”。然而,它的“终极性”与"高难度”还不仅仅只限于艺术和工艺上的“制作”,与其他所有“先画后藏"的艺术品根本不同的是它必须“先藏后画“,也就是说,为了这幅超级巨大的画作,首先要有政府财政支持、征集土地、组建管理团队并建造永久性陈列馆……总之这是“国家行为”而非艺术家个人意志所能完成。

年,17岁的高小华,作品第一次入选全国美展

回首高小华的创作历程,感受现实、融入历史是其主要命题,他以写实主义手法把画笔伸向那些撼人心魄的人物或场景,并习惯于用悲壮苍凉的醒世画面来召唤深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久远记忆,而这记忆的场景之大、人物之多,又都一一聚焦在他用生命去倾心绘制的巨幅画作之中,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上屈指可数的能创作出多幅超大型经典油画的传奇艺术人物和大师级的里程丰碑。

文字节选自筝(曾策)文章:《创世记录:回首苍凉绘丰碑—高小华的大型油画艺术创作》

诸家论述高小华

(向上滑动启阅)

高小华是20世纪后期中国油画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画家,他是“四川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目前的大型创作,很有可能引发“四川画派”的第二次创作高湖。很有意味的是,当西方“架上绘画消亡论”在全球甚嚣尘上的时侯,在中国不但架上艺术仍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而且以米开朗基罗为杰出代表的“爬架绘画”又出现了新的强劲势头。这可能正是中国美术“文艺复兴”的前。

  ——《美术》杂志年总第期编者按

新时期美术中对善的高扬主要在对普遍的人性赞颂上,这种赞颂又主要集中在对小人物的单纯的人性的赞美和他们淳朴生活的反映上。这就是乡土自然主义绘画。这种画风与西方现代“生活流”文学有类似之处--淡化传统的情节性,自然地平铺直叙,按时间先后将其连缀起来,其实质是淡化中心、主线、典型等作家主观的解释,而让欣赏者自然颉取和联想。高小华的《赶火车》就像是一个连续情节中的一个镜头。早期“伤痕绘画”中的戏剧性冲突和事件、情感、心理的逻辑联系也大大淡化了。乡土自然主义绘画的代表作者几乎都画过伤痕绘画。从伤痕转入乡土,显示出画家对人   ——高名潞《中国当代美术史》第一章

我们都感到四川美院的创作是很出色的,我过去讲过,四川是一个派,如高小华的《赶火车》,所画的人物比《清明上河图》还好,这是中国油画的《清明上河图》。

 ——艾中信、王琦《四川美院油画赴京展座谈会纪要摘》

自年以来,高小华的油画创作,虽然在语言风格上有不同时期的变化,但其中贯穿的主调是十分稳定与鲜明的,这就是对中国社会的变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和细心的体验,对底层人民的命运始终保持着关心和理解。他的众多系列作品时间跨度长,题材丰富,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写实主义绘画渐进变化的代表性案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

  ——殷双喜(艺术理论家)

高小华是一位极端的“劳动型”画家。从他长期以来作为能量储备的库存的一小部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年以体力与意志力换来的坚实造型基础能力,看到他敏锐地捕捉社会生活中芸芸众生各具特色的外形与心理的印记,看到他对生活在中国大地的人们那充满的激情,同时还唤起人们对于当年川美油画77级刻苦求学的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去光彩的历史记忆。

  ——马一平(艺术家)

30多年的时光承载着中国大地的山川巨变飞驰而过,高小华却一直致力于传承、探索、丰富并深化中国油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艺术语言,他以一系列触摸人性、直面现实的经典作品,行走在追忆历史与感悟现实的艺术之路上,其间他的人生与艺术生涯也经历了多次转型,而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作品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经典视觉文献。

  ——彭肜(艺术批评家)

30多年来的创作生涯和不断涌现的艺术精品表明,高小华对20世纪中国造型艺术的突破性贡献在于他完成了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油画从“大写”到“小写”的创造性转化。他直接开创了并不断实践着一种“边缘现实主义”的全新的话语方式与图像形态。高小华每一阶段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视觉文献,而且更蕴含着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挣脱形而上学“宏大叙事”的艺术史意义--他每一个艺术阶段的细微变化都表征着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绘画走向“历史小叙述”的图像学进程。

  ——支宇(艺术批评家)

“真正的高手都不轻易表露身手”,我在重庆有一个好朋友叫高小华,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我是专程去拜访他的。高小华为重庆三峡博物馆画了一幅油画,叫《重庆大轰炸》,我看了之后非常震惊,我觉得重庆这段历史完全可以拍成电影;我和高小华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我觉得他身上有非常多的艺术发光点,对我拍电影也很有启发。

  ——徐克(电影导演)

扫码观看在艺讲座直播

审稿:何红英

段庆源、侯小庆

编辑:孙晓伟

更多展览、活动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s/8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