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燕婷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守护灯

交汇点-03-10通讯员张敏

毛燕婷,年8月生,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团支部副书记、书记员,同时也是一名司法社工。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苏好青年、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社工等荣誉称号。

从小深受TVB警匪片的影响,毛燕婷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法律人,在庭审上唇枪舌战,守护公平正义。年4月,临近毕业的她怀揣着这份“法律梦”考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从事未成年人检察辅助工作。工作近5年来,毛燕婷立足未成年人检察岗位,发挥司法社工专业优势,不断创新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模式,探索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安全自护教育方式,策划推出“我的校园零零欺”“我的青春修炼手册”等一系列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项目,这期间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无时无刻不在摧动、感染、激励着她。

助人自助:“问题少年”成为志愿者

“姐姐,我现在是公司管理层啦”,周一的一个下午,毛燕婷接到小华(化名)的电话,听到这个好消息,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记忆也一下子拉回了两年前。

年4月,毛燕婷大学毕业即考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成为未成年人检察团队的一份子,从事书记员工作。年3月15日,和往常一样,她陪同检察官尹媛在本院刑事办案中心做笔录,正是这样一个机会认识了小华。

那天,她捧着电脑经过候审室,隔着玻璃看到一个16、17岁的男孩静静地低着头坐在椅子上,旁边坐着一位忠厚朴实的中年人。“是小华吗,你跟你的父亲跟我们到这边的未成年人讯问室做笔录。”他的父亲听到后立马站起来,声音颤抖的回答“是是是”,小华则低着头跟在父亲身后一言不发,父子二人就这样一前一后进入讯问室。

“暑假的时候我是跟着我的表哥…”年7月,小华的外婆摔伤在家休养,放暑假的小华便回了乡下照顾外婆,这个时候,小华的表哥向他推荐了一款干扰器,还拉着小华多次到环球港利用该干扰器盗窃兑币机内的1元硬币。后经被害人报案,民警调取监控后锁定了小华与其表哥,并在家中将二人抓获,经审查,小华与其表哥作案共计6起,涉案价值三千余元。

“你现在多大了,在做些什么?”“我是常州一所职业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当听到他的学历,毛燕婷心中一惊,这个在校生怎么和刑事犯罪扯上了关系?她停下记录仔细观察起了小华,他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的阳光、开朗,可是神情沮丧,眼神中满满的失落、懊悔。“本来我再努力一下就有机会入党,结果因为我的一时糊涂,导致现在这个结果。”

讯问结束后,小华轻轻地问道,“姐姐,我是不是再也没机会了……”看着他和父亲离去的背影,想着他临走前的那句低喃,毛燕婷的心里五味杂陈。鉴于小华是初次犯罪,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又赔偿了被害人,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年6月6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对小华决定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为六个月。当附条件不起诉的宣布声响起,小华向检察官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给了我一次机会”。附条件不起诉并不是终局性决定,只有遵守考察规定、表现良好时才能被最终不起诉。看着小华,毛燕婷的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不如运用自己的社工专长来帮助小华。因此,毛燕婷向检察官主动请缨,负责小华的帮教。

回到办公室,毛燕婷仔细翻看由常州市恩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出具的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小华的家庭教育模式相对民主,父母分工明确,小华从小也很听话,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级团支书,每个学期都因为成绩优异获奖。而且自中专开始,小华就跟着师傅一起学习修手机等技术,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但是在之后与小华的聊天中,毛燕婷发现他现在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姐姐,事情发生后,我觉得我和身边的同学不一样了。”“你觉得是在哪里发生改变了呢?”我要一辈子背上小偷的名声了。”无形中小华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怎样才能改变他的这种想法呢?毛燕婷想到了社工个案辅导中运用的一些支持性会谈技巧—同理心、专注和鼓励。她站在小华的角度,用同理心去理解他担心的问题,当他表现出沮丧的时候,以专注的态度给予小华心理支持,并告诉他“其实你说的很好”,以此鼓励他勇敢地表现自我,协助他正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除此之外,毛燕婷还策划了法治电影和“小橘灯说法”法治视频的观影活动,将枯燥的法律知识用生动的方式让小华感知和理解;还带他做公益,到新北区社会福利中心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以此打开他的心结。渐渐地,小华重拾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创业大赛,这让毛燕婷感到非常开心,她第一时间结合自身参加公益创投大赛的经验予以辅导。在后来的一次集中帮教中,毛燕婷又将小华列为帮教小组长,让他作为代表向其他帮教对象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我觉得,活在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更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珍惜社会与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美好,而不能做扰乱社会、违反法律的事情。”在说这句话时,他的目光是那么坚定。通过他的分享,在其他帮教对象中也发挥了同辈群体作用,大家纷纷表示会向小华学习,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影响。毕业后的小华成功进入一家企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接受服务到反哺社会,毛燕婷接触了很多像小华这样的孩子,罪错未成年人不能因此被贴上标签,而是应该把他们培养成掌握命运的舵手。新北区检察院以“青橙计划”为名,给他们输入希望,激发内生动力,目前已通过“青橙计划”帮教近40余人,均顺利回归社会,无一重新犯罪。

马斯洛需求理论:寻找“问题孩子”背后的故事

“不要你管!”“行,我不管你了,你也别喊我妈!”年11月6日下午,新北区检察院刑事办案区本该进行一场严肃的训诫会,可突然在宣告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随着而来的就是一位中年妇女愤怒地拂袖而去。

声音的主人是小梦和她的妈妈,“假小子”“网瘾少女”,这是毛燕婷对小梦的第一印象。16岁的小梦因沉迷于直播打赏和网络游戏而涉嫌诈骗罪,当通知她和她母亲过来接受讯问时,小梦的母亲并不是很愿意,起初毛燕婷以为她只是气愤小梦犯了这么大错。可联系小梦时,她先是爽快答应了,但得知母亲也要陪同时,她脱口而出“她不会来的”“她来我就不来”。问及她和她母亲之间是否有矛盾,她有气无力地说着“没有”,随后电话那头沉默许久,“那就让她来吧,我配合你们的工作”。也许是第六感,毛燕婷敏锐地觉得这对母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而小梦的供述也印证了毛燕婷的“猜测”——侦查阶段的笔录里记录下了她与被害人的聊天内容,“我的母亲在监狱里死了”“我出车祸了”等等,看到这些字眼,毛燕婷很是惊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年6月,毛燕婷与小梦见面了,她和照片里的样子差不多,个子不到一米六,短发偏男士,皮肤黑,体型较胖,声音比电话里更粗犷。审讯开始前,她一直紧张地问,“我妈真的从老家过来吗?”听到检察官肯定的回答,“今天天气不好,不知道她有没有带伞,你们能不能帮忙去门口接她一下?”听到这,毛燕婷又觉得她好像跟电话里那个对母亲充满抵触的人不一样。讯问结束后,毛燕婷在检察官的安排下,和小梦进行了初次帮教谈话,也许是年龄相仿的缘故,她并不是很抗拒,只是在聊到她的母亲时,她开始流泪、握拳头、咬牙、捶桌子,反复说着,“我不要见到我妈”“不要妈妈替我还钱,我自己还”。

看着如此激动的小梦,毛燕婷给她递了一杯水和纸巾,待她情绪稍稍平稳后,从她的家庭情况聊起。原来小梦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离异了,母亲丢下她离开了家,小梦父亲将怒气发泄在小梦身上,这给年幼的小梦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我恨她,如果不是她走了,我爸也不会这样,要不是还有我妹妹,我真的不想活了。”这些话无不触碰着毛燕婷柔软的内心,她对小梦又多了一份心疼。虽然几年后小梦的母亲将小梦接回了身边,但此时她已重组家庭,即使继父像亲生女儿般对待自己,也依然无法抹平小梦内心的伤痕。“可姐姐看的出来,你还是很关心你妈妈的”,小梦听到这里沉默许久,“她是我妈,我能怎么办。”也许,这对母女的关系修复还有机会。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结合小梦的实际,毛燕婷将她目前的情况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小梦遭遇母亲的离开和父亲的怒气后,长期处于戒备的状态,缺乏爱和归属感,内心深处希望得到母亲更多的爱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s/8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