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第六届中德体育发展国际学术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体育大学和德国科隆体育大学联合主办,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体育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和学术期刊社协办。会议主题为“大型体育赛事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来自两校的六位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和对话,共同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议题。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欧洲体育发展与休闲研究学院院长于尔根·米塔格教授(JürgenMittag)介绍会议背景。他表示,自第一届中德国际学术论坛召开以来,两校学术交流不断深化。第六届中德体育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恰逢两校建立合作关系四十周年,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北京和张家口两座城市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冬奥会筹办中,这对未来探寻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北京与张家口的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他期待北京冬奥会取得成功。
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委员、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体育史学院院长施特凡·瓦松教授(StephanWassong)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筹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过程中,北京与张家口两座城市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举办此次论坛对探索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意义重大。他希望专家学者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体育赛事筹办的实践中。他还表示,奥林匹克不仅是体育的竞技,探讨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对未来的世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高峰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北京体育大学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40周年。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生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是中德体育教育领域合作的典范,也为中德两国文化、体育人文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在东京奥运会上,北体师生校友斩获30余枚奖牌的历史性突破,也离不开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多年来的大力支持。第六届中德体育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回应“可持续·向未来”的冬奥愿景,以“大型体育赛事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将年北京冬奥会打造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典范。他希望论坛可以促进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助力两国在体育科技、体育人文交流方面迈上新台阶。
此次论坛共设三个议题,分别是“可持续发展”、“残奥会和文化价值”以及“媒体视角”。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欧洲体育发展与休闲研究学院高级副研究员缇尔·穆勒-邵尔(TillMüller-Schoell)聚焦政治学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奥运历史经验,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生态层面,要从政治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