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70→)献给数学“困难户”
我真的是纠结了很久才敢把这个丢人的分数写上去,没错我就是来激励你们的。一战上海的时候十月末开始复习考研,当时数学全书过了一遍后匆匆开做真题,做了能有两三遍后就直接上战场了,最后结果如此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是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数学有了阴影,深深滴陷入自己数学不好的牛角尖中,毕竟总分只是一脚栽在了数学上能不心塞吗。决心二战之后,发誓要有所改变,并努力相信自己慢慢一步步一定可以做到。 二战数学 4、5、6月(预热课本) 从14年4月决定二战开始,就对数学投入了全部的情感,打算忘掉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因为正处于毕业季,所以说能够专心复习绝对是骗人的,我就利用不忙毕业论文的时间一边溜着清华出版的数学课本,一边找来数学的考研强化视频来看(基础的木有看),课本没有做过课后题,只是认真地从头到尾做了例题,因为去年也做过两三遍真题,所以书上的哪个考点考过哪个没考过还是能了然于胸的。看视频也是门学问,辅导老师的讲课水平真是天壤之别,想想自己也走了很多弯路啊。 7,8,9月(全书看3遍) 7月1日正式开启学霸模式,我的原则是每天上午必须雷打不动做数学,一成不变。俗话说考研成功的人都有一样神器:活页本,就是那种可以随时插页的本子用起来真是不能更方便,当然我也迷信地准备了两本,一个做数学笔记,另一个做专业课笔记。好的装备配好了下面开始进入正题。教材大家可以选择大红色的那本最新版《复习全书》,我用的还是14版考研时候的粉色李永乐复习全书,因为上面笔记太多实在不忍扔掉重买一本,所以就将就着看了。当时对数学的计划是要把复习全书看三遍,第一遍用上40天,第二遍用上30天,第三遍用上20天,第二遍时候顺便干掉题,perfect!不过只是计划你懂的。开始复习第一天我用数学全书的总页数除以40天得出了每天要看的页数,得出每天最少看14页。因为去年复习的时候心思很大一部分花在如何赶进度上,每天只是想着要完成的页数导致成效极低,所以今年我看全书的时候,更加注重效率,说人话就是看完了后回想起来知道自己看过了什么,每道例题我都先自己做一遍,做完之后再看着答案做一遍,做错的标好记号以便第二遍复习用,再想一想作者的思路和自己思路有什么偏差,顺便把自己不熟悉的公式总结下,尤其是那种变了形之后技巧性大增的公式,很多人说我真是太闲了有必要记么,谁用谁知道。我使用的是弹性计划制,如果今天看的东西偏简单,很早就完成了任务,那就多看几页一直到中午吃午饭,因为说不定哪天碰到的题难看的就少扯平了。用过旧书的人都知道,之前的复习全书章末习题是和例题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习题到底什么时候做,做了会拉后复习进度,不做万一知识没学到怎么办?我在痛苦纠结地拉后进度疯狂做完一二章习题后,发现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乎果断把章末习题抛到了第二三轮复习,从此心情大好啊,一心看知识点做例题。 第二轮是在8月中旬开始的,第二遍知识点看起来就快多了,同样也是每个例题都做,慢慢发现思路越来越接近了,第一遍错了的重点做重点看,第二遍复习时因为害怕复习前面后面又忘了,所以我算好每天总共看18页就行后,富余的时间倒着做了章末习题,概率的从最后一章题做到第一章,线代的也是,最后剩下高数的习题第二轮还是没做完。第二轮复习同时开始的还有《题》,今年考完朋友说前面很多《》上的,我没做完所以没啥感觉,刚开始还真傻到认为一个月可以搞定它,后来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每道选择题都要当成大题来做的感觉,我占用了下午复习专业课的时间来做题,先做的选择题,每天做题的数目不固定,一天来上十几道便是极好的,边做边总结,总结简直是抄题啊,冒出好多新知识,已被吓晕,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一直到第三轮复习。全书第三遍看起来会轻松些,但也并不是一目十行的节奏,一般的例题自己在草纸上随便写下思路就好,碰到之前错的题这还是要认真对待好好算,最后一轮注意总结题型,哪一部分有几种题型怎么考的得有印象,同时可以把高数一直没做的习题抽着做做看,还要翻看概率和线代章末习题的错题及知识点,总结到本子上,也尽量跟着做,第三轮完工差不多10月了。 10、11、12月 10月上旬第三轮全书过完之后,开始做真题,从99年到13年一天一套题,我发明了一个好方法,自己买了一本实验报告,八开的大纸,每道题画上格子打上线,模拟答题卡,再配上一张A4纸作为演算纸,掐时间从8:30-11:30模拟考试时的状态,答完后自己批出来,忘掉的知识点用记号笔标出,刚开始分数在左右,后几年也不知是什么鬼,都是几近满分,我很骄傲地对朋友说,你看,我都快满分哦,人家答,什么叫快满分应该都答满分啊,你去年都做过的!我特意留了一套14年真题虐自己,结果一套做下来左右,自己苦笑道,还行涨了40分呢。做真题遇到忘记的知识点可以翻翻全书,要知道忘掉是正常的不必惊慌,但是在翻全书时心中要明白哪种题型考过了哪种还没考,切记不只是考过的是重点,没考过的很容易成为创新的考点!很多人说做真题就棒棒了不用做模拟,Idontthinkso!我感觉模拟必须得做,至少为了见识新题型。主流的模拟题是《题》,共10套,11月开始做第一套题的时候被虐的特别惨,只能通过打电话给好朋友吐槽求安慰才能活下去,为排解郁闷中午还会吃很多,后来发现,郁闷啥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题两天一套的节奏,是为了见新题型不是掐时间练的,做了能有六套之后真心做不动了,开始做一些模拟题,严格掐时间做,差不多一天一套,做这个才慢慢找回信心,感觉自己不是那么低水平了,只是书上会有少量错题还有一些表达方式和李永乐的不一样,要淡定。8套做完后开始做题剩余的4套题,本着长见识的原则先挑着做的大题后做的选择填空,这些都处理完差不多11月也完结了,12月份又把所有做过的真题,模拟重新做一遍,发现自己哪个版块比较弱就翻翻汤家凤的讲义,看看题型,重点突破,当时《合工大》的题也出来了,做了第一套后毁了一天复习的心情,于是决定破罐破摔再也不做,最后就反复刷真题和做过的模拟题,就这样一直到考前。
整体复习时间安排 二战复习时候每天早晨6:00起,6:30和小伙伴结伴出去吃早饭,7:00正式进入自习室,背会儿单词,心情好时做篇阅读,7:55左右撑不住时候趴桌子上休息一下,8:00开始捧着全书做数学,一做就是一上午,11:00多吃午饭,暑假的两个月还很放心地回去午休,之后干脆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啦,起来来点咖啡支撑一下,下午做英语阅读,看专业课书,晚上接着看专业课,结余的时间就是如果有没完成的任务,赶紧把它干掉,实在困了就用凉水洗脸,瞬间变精神,11:00教室关门了爬回寝室,感觉每天都好充实,洗漱完看会儿单词瞬间能睡着。然后感觉生活一规律,世界都变得美好了。二战时候从来不想自己每科能考多少分,只想过学好了根本挡不住,因为我一直认为功到自然成,在希望与绝望中坚持到底的就是赢家。
本文转自考研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