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情报与档案

“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佳作不断,精彩不断。

小编特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期刊全文转载的成果中下载率最高、最受欢迎的文章整理出来,以供学界品评。

01

大数据驱动的图书馆精准服务研究

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刘慧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王连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梳理近年来图书馆精准服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面向精准服务的图书馆大数据系统构建设想,系统结构包括多来源的数据采集层、数据预处理与存储层、精准化的数据分析建模层和支持精准化的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层等自下而上的四个层级,系统的核心在于全面采集图书馆的大数据。本研究通过构建各类图书馆业务模型和读者模型,为读者群体提供千人千面的精准化服务,从而满足读者差异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升级。

大数据;图书馆;精准化服务;精准化管理

《大学图书馆学报》(京),.4.54~60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12期

02

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程焕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IFLA管理委员会委员;潘燕桃,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靖,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肖鹏,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润好,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图书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滞后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课程体系未能适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认同感不足。针对上述问题,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教学团队秉持“文化遗产是根源、文化设施是根基、文化人才是根本”的“三根”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建设、多维度的教学支撑机制”的“三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早科研、早实践、早服务”的“三早”人才培养方式,创建面向国家文化需求,融合“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的“四位一体”图书馆学教育模式,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向。

图书馆学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图书馆学报》(京)年第3期第14-24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9期

03

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周耀(-),男,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副主任,南通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智慧图书馆。

[目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融合了诸多学科和各类先进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今最具颠覆性的新技术,图书馆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积极构建“区块链+”图书馆应用系统,从而加快推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内容]文章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及其核心价值,详细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最后设计了4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方法]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新老应用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成果/结论]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稳定、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3大主要特征,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存储安全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难题,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国图书馆界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改革,以期与其他区块链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同步。

区块链/智慧图书馆/智慧化服务

《现代情报》(长春)年第4期第94-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8期

04

用户画像构建方法研究综述

高广尚,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从设计与思维和数据类型两个角度分别探讨用户画像构建过程的机制。在GoogleScholar和CNKI中分别以关键词“UserPersonas”“UserProfiles”和“用户画像”进行文献检索,再结合主题筛选,精读并使用追溯法获得用户画像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共90篇。从设计思维角度研究画像的构建过程,具体结合目标导向、角色导向、参与导向、虚构导向这4个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从数据类型角度研究画像的构建过程,具体结合本体或概念、主题或话题、兴趣或偏好、行为或日志、多维或融合这些概念进行探讨分析;对所述构建方法从逻辑思路、性能特点和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比较,最后对用户画像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用户画像技术在网络舆情治理、广告营销和个性化服务等诸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深入分析各用户画像算法的评价指标。尽管现有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诸多应用的需求,但在大数据时代仍面临数据稀疏性、场景智能感知和用户兴趣迁移等挑战。

用户画像/本体/主题/兴趣/行为日志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京)年第3期第25-35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7期

05

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信息与健康焦虑

罗晓兰(-),女,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讲师;韩景倜(-),男,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实验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卫国(-),男,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霞(-),女,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文章搜集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获取与健康焦虑的期刊论文,分析网络健康信息特征和用户使用行为对健康焦虑的产生和加剧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来源差异、信息超载、信息冲突、信息窄化和误导信息都是影响健康焦虑的重要因素,但就诊情景与用户自我诊断情景中的健康信息使用效果存在差异。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健康信息特点和传播优势,利用技术和人文双重手段促进健康信息的合理使用。

网络健康信息/健康焦虑/健康信息特征/网络疑病症

《情报资料工作》(京)年第2期第76-86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6期

06

图书情报学的学术思想与技术方法及其开新

叶鹰,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对图书情报学已有学术思想与技术方法按外引和内生两类进行梳理,指出“三个世界”理论、“老三论”等是外引思想与方法的典型,而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布鲁克斯情报学理论、加菲尔德引文分析法则是内生思想与方法的标志。定基极小设定极大展开基本原理,逻辑推论以书—人—用为形式架构、数据—信息—知识为内容架构的图书情报学思想体系,进而提出数据治理、信息优化、知识解析三大研究方向中的十类研究问题,包括:①数字图书馆和数字信息管理;②数字化知识传承和数据驱动学术研究;③关联数据与数据智能;④大数据分析与AI数据分析;⑤网络化信息组织;⑥多维信息检索;⑦智能信息分析;⑧知识表达及处理;⑨知识分析及可视化;⑩学术评价。文章概略揭示对图书情报学研究有启示作用的学术思想与技术方法及其开新。

图书情报学/书理学/学术思想/技术方法/二重证据法/

《中国图书馆学报》(京)年第2期第15-25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7期

07

交互式信息检索研究中的眼动追踪分析

吴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春香,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对该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搜索背后的行为动机。交互式信息检索研究中常用的眼动设备分为远程眼动仪、头戴式眼动仪和开源资源三种类型,常用的眼动指标有功能识别指标和情感识别指标,眼动分析方法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有Eye-Mouse协同模式、Eye-NP协同模式和Eye-Cognition协同模式,眼动追踪方法主要用于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及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上的浏览行为、隐性相关反馈和预测推荐研究。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眼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并提出眼动追踪在交互式信息检索研究中的四个应用趋势,包括:交互式信息检索中的认知差异研究;基于眼动的移动搜索研究;自然环境下的交互信息检索行为眼动研究;眼动追踪方法与其他多元化的分析方法的结合。

交互式信息检索/信息搜索行为/眼动追踪/搜索引擎

《中国图书馆学报》(京)年第2期第-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6期

08

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

金波,晏秦,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国家治理时代,建设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是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档案治理和档案管理内涵的比较,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系统探析了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动因,并提出了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树立档案治理理念是先导、强化档案工作系统开放是前提、培育扶持社会力量是基础、创新档案治理方式是关键、建设档案法治环境是保障等几个方面。

档案管理/档案治理/动因/实现路径

《档案学研究》(京)年第1期第46-55页

《档案学》年03期

09

走向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文件管理进程,我国推行多年的纸质、电子双套制文档管理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相关政策和局部实践开始进行单轨制探索试点,但在认知、政策、行动上还有不少局限。推行单轨制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目标、助力信息化效能和降低成本的保障,从纸质管理平台转移到数字平台需要法律、政策和管理三大支点。目前我国亟须制定宏观政策与战略框架,全面部署电子文件管理与长期保存系统,培育理论、技术、方法和专业人才,最重要的是观念。

电子文件管理/单轨制/数字转型/

《档案学研究》(京)年第1期第88-94页

《档案学》年03期

10

我国知识图谱研究演进特征可视化分析

夏立新(-),男,教授,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要从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研究;王凯利,程秀峰,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目的/意义]从动态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知识图谱研究的时空及主题演进的可视化分析,梳理其演进特征,提出发展建议,以促进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信息源,以“知识图谱”为主题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函数拟合识别我国知识图谱发展阶段,以k-core方法分析相关机构研究的持续性,以阶段新关键词梳理我国知识图谱在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应用领域及数据来源四方面的演进情况。[结果/结论]我国知识图谱研究的发展进程可分为起步阶段、低速发展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且现如今正处于加速发展期。相关研究机构分布较离散,且研究持续性差。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和数据来源较固定,应用领域广,且其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交叉化、社会化、时代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知识图谱/演进特征/可视化分析

《情报科学》(长春)年第3期第9-16,74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5期

11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

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展望

杨九龙,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阳玉堃,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许碧涵,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是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但图书馆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并不是天然融合,弥合其差距需要从人文视角进行思考。[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了解现实困境与展望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支持技术的革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技术革新基础上进行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归属。同时,目前AI应用仍然存在体验断代、伦理困境和数据泄露风险。最后,提出文化使命和道德嵌入、技术迭代与智能延展、制度优化与人机共存三大建议。

人工智能/图书馆/应用逻辑/现实困境/发展路径/

《图书情报工作》(京)年第4期第32-38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7期

12

阅读推广的研究方法述评

李丽娜,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范并思,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信息学系。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研究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方法对于提升阅读推广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思辨研究法、理论移植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一般研究方法,分析其在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适用领域、研究贡献和存在的局限性。对研究方法的完善与规范使用提出建议。

阅读推广/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论/

《大学图书馆学报》(京)年第1期第48-54,86页

《图书馆学情报学》年06期

13

后知识服务时代的图书馆转型

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邹金汇,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

转型既是当代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特征,也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jy/7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