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人大法学院张世明教授所著法律

年11月20日,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世明教授所著的《法律、资源与时空构建:—年的中国》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由郭沫若基金会(筹)发起设立的,为部委级学术成果奖项,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含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侨居在海外的中国籍学者)。该奖是目前中国史学界的权威荣誉奖项,旨在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每五年评选一届。

此外,《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年的中国》(全五卷)还获得(年)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首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特等奖”。

内容简介

《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年的中国》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世明历时17年完成,总计多万字,分为导论卷、边疆民族卷、军事体系卷、司法场域卷、经济发展卷。

本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与通常所说的由约至博或者由博返约的治学方法不同,作者坚持约一则博的研究路径,以“立一论”为旨归,重视全书的核心命题的提炼。

其次,本书致力于在跨语际的国际学术对话中切磋、辩难,在超越“西方中心观”和“中国中心观”的困境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再次,利用自身复合性的学术训练和优势互补进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在不同学科底层往来穿梭,挖掘其间共同的话语语法构型规则。本书与一般历史著作不同,强调问题史学。全书紧紧围绕资源、法律制度与时空建构三者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时间范围主要集中于清朝,某些部分基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指导思想适当下探,延伸至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构成了一部独力完成的“新清史”的主干部分。

作者简介

张世明,年出生,年至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为中国人民大学首位历史学博士后,年晋级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项,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竞争法和税法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经济法研究所、不莱梅大学法律系从事学术研究,曾在法国巴黎大学第十一大担任博士论文答辩委员并赴加拿大多伦多进行学术交流,有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关于法律研究方面的译著,主要著作包括《清代西藏开发研究》()、《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军事卷》(与中国史学界泰斗戴逸教授合著,)、《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于年出版第二次全面修订版)、《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与戴逸教授共同主编,)、《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译著,)、《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编,)等,师从世界著名法学大师、原联合国法律顾问和欧盟法律顾问WolfgangFikentscher(费肯杰)教授并翻译了其两卷本《经济法》(),目前积17年的努力所完成的个人专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五卷本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期编辑:刘彦麟指导老师:阎芳孟晗杨硕文章来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jy/7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