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第期
纯粹教育篇篇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
美国、周日清晨,收到友人罗新的来信,不经意间打开,乍然,泪腺崩溃,世界凝固,画面定格,唯有泉涌般的凄然泪下......平台,3年里,自己编辑了期,但从未经历过,如此的伤感和恸哭。
文中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给故土留下了五彩缤纷的风景线,也赐予了我们无尽的缅怀、感恩和珍惜!
今天发表此文,是因为
“追忆,是让逝去的人-永生-的唯一方式。"有人说,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他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所以说,追忆,是让逝去的人“永生”的唯一方式。年我们84级的位本科同学从北大毕业,至今已经快三十年。期间一些同学已经离开了我们。英年早逝,
留给人们的是叹息,
留给亲人的是伤痛。
我们虽然不能让逝去的人复活,
但是,
我们还有回忆,
还有思念。
所以,
在我们的心中,
他们还在我们的梦里
他们还活着......
(一)邹碧华(北京大学法律系84级)法律系,时代的楷模,中国的好法官,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许多人都知道。关于他的生平的同名电影也于近日上映。年大学毕业后,他曾任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上海市高院副院长。年12月10日下午,在赴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张旭霞忆碧华得知碧华去世的消息是在从桂林回柳州的火车上,我当时失声叫了起来!回到柳州妈妈家就改了第二天回北京的票,到上海陪伴我的室友、他的夫人唐海琳。班上的同学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追悼会那天法律系其他班的同学也来了不少,还有很多各界人士、重要人物。不论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工作以后,他的朋友都不少,他的为人可见一斑。高规格的追悼会,极尽哀荣!
在学校时,他经常来找海琳。有时是我开的门,总是看他笑眯眯地站在门口,熟悉之后,他经常开玩笑,在班里算是比较活跃的。记得有一次班里聚会,他和王军还说了一段相声,内容不记得了,只记得大家都很欢乐。
为了追随爱情,本科毕业后他自己到上海联系工作。为了提高自己,本科时成绩并不出众的他读到了博士,后来成长为学者型法官、法院领导、高校兼职教授。他家满满三面墙顶天立地的书架全是书,我感觉自己十辈子都看不完,没出息的我还为自己的平庸找到了心里安慰,人家那么优秀是付出无数倍努力的。房间衣柜里都是海琳的衣服,整齐地挂着,海琳说都是碧华替她整理的,而碧华把自己的衣服挂在阁楼上。
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之贤惠的海琳作为坚强后盾,他是我们班第一个博士、第一个副厅、正厅级干部,年轻时是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但是,我脑海里的还是那个笑着跟你逗趣、说话不紧不慢,让你忍不住想捶他几下的高高大大的男生;曾经还在打趣说,当时海琳在宿舍给他煮东西吃馋得我们流口水,现在只能说:怀念你,碧华!
年9月中秋节我们年级还在北京聚会庆祝入学三十周年,12月11日就只能在殡仪馆替他守夜!每一个同学都跟他说了一段话,还把班主任从美国发过来的话念给他听。同学们围在水晶棺木周围,最后一次跟他靠在一起,他一定能感受到吧……
碧华被授予各种表彰,从政府到最高法、北京大学开了不少先进事迹报告会、追思会,法院系统主持为他撰写了传记、拍摄了电影,北大法律系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他的47年人生是辉煌的!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每次聚会时,大家都在。碧华、王柏,你们在天堂做伴,并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的吧,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邹碧华给张旭霞的留言关越的回忆:碧华是经济法六班,与我不同班。但是大学体育课都在一个班,两人又都是体育课代表,有大量接触。谈的来,也勾肩搭背过。以前身边的朋友突然树为全国学习的楷模,有些不习惯。印象中,碧华一直是个帅气的小伙子,是个讲究形象的人。99年搬到上海又有些公私两面的零星联系。据说出事那天是到徐汇法院开会,离我上海原来徐汇的公寓三四百米。据说中途他感觉不好,从车上下来想放松一下是在光启公园。公园也离我家仅仅就一两百米的距离。以前常带孩子去那里玩。去年路过,走进公园去看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感觉小公园更小了!哭碧华同学王政勋黄昏染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