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之经断前后诸证中药

经断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症”,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综合症侯群。

目录

一、滋补肝肾方

二、肾阴肾阳二虚证用方

三、养心方

四、理气调血方

一、滋补肝肾方

1.坤宝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失眠健忘,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咽干口渴,四肢酸楚,关节疼痛等症。

组成:女贞子(酒炙)30g,覆盆子20g,菟丝子20g,枸杞子20g,何首乌(黑豆酒炙)20g,龟甲15g,地骨皮30g,南沙参30g,麦冬20g,酸枣仁(炒)10g,地黄30g,白芍60g,赤芍30g,当归20g,鸡血藤60g,珍珠母60g,石斛30g,菊花30g,墨旱莲40g,桑叶20g,白薇30g,知母30g,黄芩30g。

用法:制成水蜜丸,每丸重10g,密封。口服,每次50丸,1日2次,连续服用2个月或遵医嘱。

2.妇宁康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肾助阳,调整冲任,益气养血,安神解郁。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月经不调,阴道干燥,精神抑郁不安等症。

组成:人参,枸杞子,当妇,熟地黄,赤药,山茱萸,知母,黄柏,牡丹皮,石菖蒲,远志,茯苓,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蛇床子,狗脊,五味子。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防潮。口服,每次4片,1日3次。

3.更年舒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滋补肝肾,养阴补血,化瘀调经,调气温肾,营养神经,调节代谢功能。

主治:适用于更年期障碍引起的月经不调,头昏,心悸,失眠等。

组成:熟地黄g,龟甲(炒)g,山药g,鹿角霜g,五味子g,牡丹皮g,益母草(四制)g,艾叶(四制)g,泽泻g,阿胶67g,茯苓g,砂仁g,淫羊藿g,谷维素2g,当归g,维生素B?0.7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5片,1日3次。

宜忌:慢性咽喉炎及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4.清眩平肝汤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功用:滋肾养肝,清热平肝,活血调经。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亢盛,见有头晕、头痛(或血压升高),烦躁者。

组成: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白芍四钱,生地四钱,桑叶三钱,菊花三钱,黄芩三钱,女贞子三钱,旱莲草三钱,红花三钱,牛膝三钱。

加减:热重者,去当归、川芎,加马尾连三钱;肝阳亢盛者,加龙齿一两。

方论: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红花、牛膝养血活血,引血下行以调经;

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以培本;

黄芩清肝热;

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治标。

本方标本兼顾,使之补肾而不呆滞,清肝热而不伤正。

在重用牛膝引血下行的同时,

配合黄芩、桑叶、菊花清上引下,重点突出。

5.益肾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益肾补阴,养血安神,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常见月经异常(经期量不规则),精神倦怠,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情志不舒,烦躁易怒,心悸多梦,面部浮肿,手足心热,汗多口干,尿频,便溏等。

组成:沙参20克,熟地20克,山药20克,枸杞20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15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15克,当归10克,茺蔚子20克,柏子仁12克,夜交藤20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用水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15分钟,煎2次,1日服三次,空腹温服。

加减:

若肾偏阴虚,去当归,加麦冬、知母各15克,龟版20克;

偏阳虚,去茺蔚子、柏子仁,加山萸肉,附子各10克,肉桂5克;

心肾不交,加远志、朱砂各10克;

肝肾阴虚,去当归、五味子、菟丝子,加石决明、旱莲草、夏枯草、珍珠母各15克。

验案:范某,女,47岁,年4月15日来诊。病人头晕胀痛,耳鸣失聪,心烦心悸,面部潮热,性躁易怒,四肢麻木,血压/mmHg,经期紊乱,经少色紫夹血块,苔白腻中心黄、脉弦数。辨证属肾阴虚弱,肝阳上亢,治宜滋肾潜阳、平肝熄风,以益肾汤去当归,加山茶花、石决明各15克、水蛭、龙骨、夏枯草各25克。6剂后,血压/80mmHg,诸恙均减轻。续以上方去水蛭、五味子,加百合30克、麦冬20克服4剂,诸症消除。

6.芩连四物加味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补肾养血,滋阴清热,协调阴阳。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病之肝肾不足,阴阳失调证。

组成:黄芩10克,黄连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地黄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取汁毫升,分二次温服。

加减:

伴腰酸乏力、肢软者,加川断、桑寄生、菟丝子,补肾强腰;

伴失眠多梦者,加枣仁、五味子,养血安神;

伴心烦不安者,加丹皮、白薇,清热除烦;

伴烘热急躁者,加生牡蛎平肝敛阴;

伴月经量多,出血难止者,选加荆芥炭、艾叶炭、棕榈炭、干姜炭、茜草根、生蒲黄等固涩止血药物;

伴心慌气短者,加生脉散益气养心。

方论:此方源于《医宗金鉴》的芩连四物汤加味衍生而得名,

方中以芩连四物汤养血补虚,清热除烦;

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协调阴阳;

桑叶、菊花,平肝潜阳,清除燥热。

全方配伍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清热、协调阴阳的功用。

验案:张某某,女,48岁,教师。年3月10日初诊。病人睡眠不好多年,加重1年。来诊时诉入睡困难,睡后多梦、易醒,伴心烦不安,时有烘热汗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血量多,腰酸乏力,舌黯红,脉细弦。辨证为肝肾不足,阴阳失调,血虚失眠。以滋补肝肾、协调阴阳、养血安神为治则。用芩连四物加味汤为主。处方:黄芩10克,黄连6克,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制首乌15克,枣仁10克,五味子10克,白薇10克,水煎,服14剂。再诊,已自感精神好转,心烦不安亦减半,仍睡眠欠实,时有烘热汗出。上方基础上加生牡蛎30克(先下),滋阴潜阳,安神宁心。以此方为主加减调理治疗3月之久,多年顽疾告愈。

7.滋肾疏肝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悸,失眠,热气上冲,烘热汗出,忧思易怒,肩背及足跟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

组成:夜交藤30克,远志9克,石菖蒲6克,炒枣仁15克,茯苓15克,合欢皮10克,生龙齿12克,柴胡6克,陈皮9克,生地1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

临症若眩晕、手颤,加石决明、白蒺藜、钩藤;

耳聋、耳鸣,加磁朱丸;

失眠甚者,加琥珀粉冲服;

耳聋失常者,加玳瑁。

验案:方某,女,50岁,经断半年,自感后背痛,心悸,失眠多梦,热气上冲,汗出,胃脘不适,忧思易怒,舌质淡红,脉弦细。经多方治疗无效,以上方加琥珀粉1克冲服,6剂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2剂而愈。

二、肾阴肾阳二虚证用方

1.二仙汤

来源:《妇产科学》。

功用:《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理冲任。

主治:

1.《妇产科学》:更年期综合征,肾阴肾阳二虚证。

2.《中医方剂临床手册》: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3.《中医方剂手册》:肾阳不足,虚火浮越,头晕,头痛,目眩,肢冷,尿频,阳痿,早泄;妇女月经不调。

4.《古今名方》: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闭经等见有肾虚火旺证候者。

组成:仙茅三钱,仙灵脾三钱,当归三钱,巴戟天三钱,黄柏一钱半,知母一钱半。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其他详见二仙汤专篇

2.二至二仙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肾阴虚、肾阳虚两型更年期综合征和老年前期或手术等损伤卵巢而致的类似症候。

组成: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肾阴虚各15克,肾阳虚各5克),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肾阴虚各5克,肾阳虚各15克),当归10克。

用法:每日一剂,连煎三遍,兑分2~3次服。夜间症重时,可晨服1/4,午饭后1/4,睡前2/4。症状控制,改为蜜丸。10克/丸,2~3次/日,巩固1月。怡情易志,劳逸结合。

用法:

头晕、痛,面烘热等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蔓荆子、菊花;

伴口苦、胁痛,加龙胆草、柴胡、黄芩;

血压高,加益母草、夏枯草;心烦热、心悸、汗多,加银柴胡、地骨皮、合欢皮、小麦;

寐差,加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炒)或交泰丸;

口干夜甚、便秘,加元参、生地、葛根、全瓜蒌、茯苓、桃仁;乳胀痛,加荔枝核、橘核、路路通、川楝子;项肩痛,加赤芍、葛根、川芎、羌活、姜黄;腰、膝、足痛,加补骨脂、鹿衔草、牛膝、威灵仙、鸡血藤;

有凉感,加桂、附。

验案:~年期间,治疗观察65例,平均治疗2个月,40例症状全消,停药1年未复发为效佳;20例症状控制或减轻,停药1年内有复发或复发复治而愈为有效;5例诸症未减为无效。总有效率92.3%。

3.加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组成:桂枝12克,白芍12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甘草6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百合12克。

用法:将上药共置于煎药容器中,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两次分煎各15~25分钟,取汁混合后约~毫升,分两次饭前服下。

加减:

情志不舒者,加柴胡9克,香附9克;

胸闷有压抑感者,加枳壳9克,瓜蒌皮12克,郁金12克;

月经过多者,加阿胶(烊化)12克,杜仲炭12克,五倍子9克;

全身时时烘热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旱莲草9克,地骨皮9克;

失眠多梦者,加枣仁(炒)12克,夜交藤9克;

动则心慌汗出者,加人参(另煎)5克,五味子9克,寸冬9克。

验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6例,确诊后均由门诊治疗,连续服药两周后观察效果。自觉症状全部消失19例,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者16例,无变化者1例,总有效率97.2%。

4.益肾菟地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培益肾气,燮理阴阳。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组成:菟丝子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仙灵脾12克,炒白芍10克,炒柏12克,知柏12克,巴戟天12克,紫丹参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温服。

加减:

如肝肾阴虚偏于肝旺阳亢者,去仙灵脾,巴戟天,加女贞子12克,墨旱莲15克,生牡蛎30克,甘菊12克,杞子12克,嫩钩藤15克(后下),紫草30克,能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如脾肾阳虚偏于气不行水者,去知母、黄柏,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肉桂6克,泽泻12克,能益气运脾,温阳利水;

如心阳偏盛,心阴日耗,心肾失于交泰,出现精神失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者,去仙灵脾、巴戟天,加炙甘草10克,淮小麦30克,大枣10克,熟枣仁12克,麦冬12克,龙齿15克,菖蒲6克,紫草30克,能养心滋肾,镇惊润脏。

5.更年灵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温肾益阴,调补阴阳。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属阴阳两虚者。

组成:淫羊藿g,维生素B?10g,女贞子g,谷维素15g,维生素B?10g。

用法:制成胶囊,每粒装0.3g,密封。口服,每次1~2粒,1日3次。

6.嫦娥加丽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肾益气,养血活血,调经赞育。

主治:肾阳虚损,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紊乱,痛经,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等症。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淫羊藿,韭菜子,蛇床子,薏苡仁,蟾酥。

用法:制成胶囊,每粒装0.34g(素丸)或0.60g(包衣丸),密封。口服,每次4粒,1日3次,2~3个月为1疗程。

宜忌:孕妇及肾阴虚者忌服。服药期间若患感冒应暂停服,痊愈后继续服用;若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不适现象,可酌减用量或多饮水,症状消失后仍可服用。

三、养心方

1.清心平肝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及《中医杂志》(,1:30)。

功用:清心平肝。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轰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

组成:黄连3克,麦冬9克,白芍9克,白徽9克,丹参9克,龙骨15克,枣仁9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

验案1:张某,57岁。绝经9年,病起8年。轰热汗出日10余次,以上半身为主,伴有心烦易怒、急躁、口苦、心悸、舌淡脉弦。曾在外院服中药2月无效,于年9月来我院专科门诊,治以清心平肝,处方:黄连3克,麦冬9克,白芍9克,白薇9克,丹皮9克,山栀9克,生甘草9克。服药7剂,心烦好转,轰热汗出由10余次/日减少到3次/日,原方续进14剂,轰热汗出白天已除,夜间尚有3~4次。再以原方更进7剂,轰热汗出偶见凌晨间,其余诸症悉除。

验案2: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杂志》(,1:30):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例,其中例辨证属心肝火旺,占86.3%;未绝经者88例,占41%。

临床表现,轰热汗出例(%),烦躁易怒例(89%),失眠例(62%),心悸心慌例(64%)。

将病人分3组进行观察,汤药组(服本方)72例,药片组(本方制成片剂)71例,对照组(淀粉片)例,两组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对例病人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统计。

结果:

汤药组46例,显效20例(43.5%),有效18例(39.1%),好转4例(8.7%),无效4例(8.7%),有效率为91.3%;

药片组61例,显效20例(32.8%),有效19例(31.1%),好转10例(16.4%),无效12例(19.7%),有效率为80.3%;

对照组37例,显效12例(32.4%),好转6例(16.2%),无效19例(51.4%),有效率为48.6%。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汤药和药片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更年康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养心、益阴、安神,镇潜。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头晕头痛,焦虑忧郁,失眠多梦,精神疲乏,心悸怔忡,健忘多汗,食欲减退,腹胁腰腿诸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

组成:玄参10克,丹参10克,党参10克,天冬5克,麦冬5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5克,当归3克,茯苓10克,浮小麦10克,白芍10克,元胡6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5克,桔梗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16剂为1疗程。

加减:

如自汗不已,可加麻黄根;

面颊潮红,可加丹皮、地骨皮;

带下过多,可加海螺峭、芡实;

头晕眩加天麻。

方论:本方从天王补心丹化裁而来,选用了大队伍的养阴安神药物,

其中,用生地、玄参壮水制火;

丹参、当归、熟地补血养心;

党参、茯苓以益心气;

远志、柏子仁以养心神;

天冬、麦冬以增阴液;

枣仁、五味子之酸,用以敛心气的耗散;

白芍、元胡、龙骨、牡蛎则用以镇摄心神,定悸;

桔梗载药上行,以为之使。

验案:郭某,女,48岁,教师。年6月29日初诊。病人3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断续无定期,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近年来更彻夜不眠,或稍瞑目则恶梦惊醒,心悸怔忡,经住院检查诊断为:心肌劳损,更年期综合征。妇检无异常。应用中西药治疗,仍反复未愈。就诊时见神疲气短,失眠心悸,两目红丝,腰酸耳鸣,舌红瘦少苔,脉沉细稍数。诊为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心肾阴虚、冲任失调,治宜养心安神,益阴潜镇。投以更年康汤加龟版30克(先煎),杜仲15克,每天1剂,两煎温服。1个月后病人二诊,诸症大见好转,效不更法,仍嘱前方,合服六味地黄丸,连服3月后顽疾霍然痊愈,精神焕发,判若两人,随访至今,经期已绝。历年体检,身心健康。

3.宁心安神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镇惊安神,宽胸宁心。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症,诸症可用。

组成:黄连g,琥珀50g,石菖蒲g,远志(制)g,茯苓g,丹参g,甘草g,红枣g,小麦g,磁石(煅)g,珍珠母g。

用法:制成胶囊,每粒装0.5g,密封。口服,每次4粒,1日3次。

4.更年安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滋阴潜阳,除烦安神。

主治:更年期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失眠,血压增高。

组成:地黄35g,熟地黄35g,泽泻35g,麦冬35g,玄参35g,牡丹皮23g,茯苓70g,珍珠母70g,仙茅70g,五味子35g,磁石70g,首乌藤70g,钩藤70g,浮小麦70g,制何首乌35g。

用法:制成胶囊,每粒装0.3g,密封。口服,每次3粒,1日3次。

5.更年乐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养心养肾,调补冲任。

主治:更年期出现的夜寐不安,心悸,耳鸣,多疑善感,烘热汗出,烦躁易怒,腰背酸痛等症。

组成:淫羊藿g,牡蛎g,知母25g,金樱子42g,黄柏25g,车前子62.5g,人参25g,桑椹62.5g,当归62.5g,核桃仁62.5g,鹿茸8g,补骨脂62.5g,续断62.5g,首乌藤g,白芍62.5g,首乌(制)g,牛膝42g,甘草25g,熟地黄35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4片,1日3次。

四、理气调血方

1.理气调血汤

来源:《河北中医》(,4:13)。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组成:醋柴胡9g,川楝子8g,香附9g,合欢花12g,沉香6g,路路通6g,熟地18g,当归身,白芍各12g,甘草9g,枸杞子12g,川芎5g。

用法:水煎服。

加减:

腰痛腰膝酸软加杜仲12g;

形寒肢冷,少腹冷痛加附子9g。

验案:更年期综合征《河北中医》(,4:13):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5例中,38~42岁15例,43~47岁30例。

结果:

主要症状消失,能进行一般工作或恢复原来工作者为临床治愈,共30例;

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恢复一般工作为显效,共12例;

症状减轻或有所改善,尚不能从事工作,仍需继续治疗为进步,共3例;

总有效率为%。

2.更年宁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疏肝解郁,益气养血,健脾安神。

主治:更年期引起的心悸气短,烦躁易怒,眩晕失眠,阵热汗出,胸乳胀痛,月经紊乱等症。

组成:柴胡9g,黄芩9g,白芍12g,墨旱莲12g,人参3g,党参9g,郁金9g,香附(醋炙)12g,当归12g,薄荷3g,川芎6g,玄参12g,茯苓9g,法半夏9g,石菖蒲9g,牡丹皮12g,陈皮9g,干姜3g,白术(麸炒)9g,丹参9g,王不留行(炒)9g,女贞子(酒炙)12g。

用法:制成水蜜丸或大蜜丸,大蜜丸每丸重6g,密封。口服,水蜜丸每次4~8g,大蜜丸每次1~2丸,1日2~3次。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花名:格桑花。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z/9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