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罕见一周两提下岗,有大事要发生

医院订阅哦1月11日,人民日报18版刊发题为《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文章,罕见地再次提到了“下岗”的话题。此前有声音称,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将掀起“新一轮下岗潮”。此次人民日报再提“下岗”,释放出了何种信号?1月11日人民日报18版面截图。“僵尸企业”与下岗有何关系?何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已经丧失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活力的企业。通常这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甚至是难以为继、濒临倒闭。这些企业僵而不死,是由于依赖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非市场因素生存,市场机制似乎奈何不得。人民日报这篇题为《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观察文章指出,出清“僵尸企业”,必须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靠政府决定谁活谁死。“僵尸企业”职工的去向问题,文章提到:对相关企业职工来说,万一下岗分流真“摊”到咱头上,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和包袱。如今的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和国家财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完全能够妥善应对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只要努力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长,总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出清“僵尸企业”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政府怎么办?文章认为:个人下岗失业,全家人都跟着揪心,生活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的生死,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但对社会托底政策则不能撒手不管。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并妥善安置职工,以减少对社会的冲击,降低经济社会风险。对政府来说,最要紧的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下岗分流人员的安置政策,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人民日报已多次就“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发声。1月4日,人民日报针对供给侧改革的七问中,一名“权威人士”向人民日报表示,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这名“权威人士”还表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新”。人民日报1月4日头版截图。上世纪末为何多次提下岗?“下岗”两字,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来说,是一个共同的回忆。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年,下岗工人日益增多。   据新华社报道,实行双休日,初衷就是为缓解工人下岗问题。年的3月25日,李鹏签发了国务院令,宣布自当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5天工作制。   上世纪末,人民日报对于下岗再就业问题报道较多,多次发表相关社论。年,人民日报多次提及“下岗”。当年4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当年12月11日发表社论《开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局面》,文中提到“下岗待业人员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情况。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局的大事,重要的任务》。文中提到,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再接再厉狠抓落实》的社论,事关国企职工再就业措施的落实问题。   年5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消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当日,人民日报配发评论员文章《大力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   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5版的文章指出,“我国将采取措施用3年基本解决下岗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   年8月30日,习近平在沈阳看望下岗再就业工人。   此后到年2月,人民日报再次提到“下岗”,是时隔16年后再访下岗女工的一篇报道。16年前名为毕惠仙的“下岗女工”,如今已是昆明一家大型家政公司总经理。   人民日报报道称,“那是年春节前夕,我第一次见到毕惠仙。当时正是国企三年脱困的冲刺阶段,也是下岗职工再就业最困难的时期。她下岗不久开始做家政,因为手脚勤快、客户满意度高,很快成为当地推荐的‘下岗再就业典型’。”她的再就业经历,后来登在人民日报头版,题目叫《“做家政,找阿惠”》。文章最后写到,“让我们为阿惠这样的‘草根创业者’点赞!”人民日报16年前报道。人民日报今年为何多次提“下岗”?此前的报道主要集中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下岗失业问题的报道,近年来已比较少。   年12月,人民日报曾报道《产能过剩引发职工下岗潮河北到年需裁员55万人》。文章提到,“产能过剩、雾霾频发,钢铁、建材等行业进入大幅压缩产能、深度调整结构的阶段。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的方向毋庸置疑,但这也意味着不少职工的饭碗受到影响。一家企业减产吨钢铁,直接影响10万职工。”   新浪《新闻极客》搜索发现,年1月4日的人民日报七问供给侧改革的文章中,“权威人士”就提到了“下岗失业问题”。   对于改革带来的变化,“权威人士”称,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的实力相当雄厚,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   年1月11日,人民日报18版刊发题为《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文章,罕见地再次提到了“下岗”的话题。   这是时隔一星期,人民日报再次讨论“下岗问题”。下岗”两字,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来说,是一个共同的回忆。或针对“第二轮下岗潮”发声?这篇文章刊登于人民日报的金海观潮栏目,《新闻极客》梳理往期文章,这一栏目的题材主要是涉及民生的金融热点问题。如人民币国际化,年11月16日刊文《人民币更有魅力了》,文章从新版人民币说起,提到“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文章发布半个月后,IMF批准人民币纳入了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去年,该栏目也多次提到股市的话题。年3月30日刊文《把握牛市“红利”》,年5月4日刊文《牛市也别忘风险》。   互联网金融、民间信贷、创业也是去年该栏目的关键词。年4月13日刊文《奔跑吧,创业者们》。   “启动供给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这其中涉及到“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   该文章还可能针对近期的一些论调,做出回应。近期,有论调认为国企重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等或将会引发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的下岗潮。去年底,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人大老博士论坛”关于“下岗”的演讲曾引发舆论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z/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