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印学2印学收藏史国际学术研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大印学(2)——印学收藏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截稿时间:年6月30日征稿启事中国印章的收藏和著录至少可以追溯到隋唐,到北宋崇宁、大观间,专以古玺印为辑录对象的著作开始出现,如杨克一《集古印格》、王厚之《汉晋印章图谱》等。至明隆庆六年(),上海顾从德委托罗王常精选出古玉印50余方铜印百余方辑成《集古印谱》,既开创了古玺印原印钤拓印谱的先河,也展现了晚明印章收藏的规模。此后,关于古玺印与文人篆刻印章的收藏与印谱辑录的热情日渐高涨。从乾嘉以降的古玺印、封泥收藏,到20世纪上半叶浙西四家(丁辅之、高时敷、葛昌楹、俞人萃)所藏明清篆刻、慈溪张氏望云草堂所藏历代印谱与流派篆刻,达到了印学收藏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新涌现出来数量巨大的古玺印收藏,也为古代官制、地理、文字和断代提供了大量依据。因此,对不同时期藏家、印章、印谱和相关收藏、辑拓史的研究,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不同时代印学研究的丰富性,对印学收藏体系做出更全面的判断,对当代印章、印谱收藏以及篆刻创作都有积极的意义。年西泠印社壬寅秋季雅集期间,结合“宋韵文化”之挖掘与弘扬,在杭州举办“大印学(2)——印学收藏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采取定向邀约与公开征稿相结合的形式,研讨范围包括三大方向:一、传承宋韵文化之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收藏研究。中国金石学在宋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搜集鉴赏古物、考证古代文字、通过石刻铭文追溯历史,成为文人学者之风尚。伴随着金石鉴藏风气的增长,古文字学得到长足进步,促进了宋代篆书与印章艺术的发展,推动私印尤其是鉴藏印的迅速普及,而收藏古玺印并以此为辑录对象的谱录也相应出现。作为南宋都城,以杭州西湖为核心,探讨印学谱录兴起于宋代并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金石学诞生之初与印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也有利于我们从金石学角度挖掘宋韵文化的丰富内涵。二、古玺印收藏史研究。古代玺印收藏的记载至少可以上溯到唐代,并且和印章著录密不可分。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曾记录了唐代鉴藏家用汉魏时期旧官印作为鉴藏印的事例。宋以后,金石考古学的发达反过来促进了包括玺印在内的古物收藏。明代嘉靖万历间,古代玺印的收藏进入了新的局面,古印收藏大家频频出现,至乾嘉时期进入了鼎盛期,晚清民初至近代依然蔚然成风。三、文人篆刻收藏、印学文献与印具印材收藏史研究。文人篆刻辑谱,始自明万历年间,篆刻流派的产生也约在同时。至清初著名的“三堂”印谱(张灏《学山堂印谱》、周亮工《赖古堂印谱》和汪启淑《飞鸿堂印谱》)大规模汇集了时贤、名人刻印,为明末清初印家的集大成者。20世纪上半叶,上海、杭州作为东南收藏大家麇集之地,印章、印谱收藏一时富甲天下。其中浙西四家所藏明清篆刻,桐乡钱氏豫堂所藏近代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诸家篆刻,慈溪张氏望云草堂、桐乡徐氏懋斋、鄞县秦氏濮尊朱佛在斋所藏历代印谱,构成海内印学文物与资料收藏最庞大的体系。对这一黄金时期藏家、印章、印具、印材、印谱和相关印谱辑拓的研究,将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印学研究的丰富性,重新对浙西四家、张鲁庵的收藏体系做出更全面的判断。本次会议将组织社内外专家评委,对来稿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并经机检查重和公示等程序,选出入选论文不超过40篇(其中一等奖不超过2篇、二等奖不超过6篇、三等奖不超过2篇),编入《论文集》并正式公开出版。本次研讨会另设学术评奖入社。列为一、二等奖的社外获奖论文作者,将受邀来杭参加现场答辩,并根据其既往学术简历,由评委会审议产生本年度学术评奖入社提名名单(不超过2名),经西泠印社社长会议审议通过后,吸收入社。为保证评选公平公正,评委及特邀专家论文不参加评奖。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人踊跃赐稿。来稿请于年6月30日前发至电子邮箱:xlyscyc

2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z/11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