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火锅配可乐
编辑
雨上
22级新传考研交流4群:
22级拖鞋哥二战
我本科就读于双非学校,在大三的时候,我就决定考研。但坚持1个月我就放弃了,因为我觉得考研真的好苦啊!后来,毕业后吃了社会的苦,才发现比起工作的苦,我还是更愿意吃学习的苦。
在社会中打了败仗,才下定决心要考研。一战北方某失利,二战选择了中科大,专业成绩+,复试表现不佳,总排名并不出色。
1
一战失败的原因
一战成绩出来后,发现分数低了国家线二十几分,特别是专业课两科都只有两位数,还有一科不及格。这就是我努力一整年的结果,不甘、悔恨、焦虑等各种情绪将我包围。经过一个月多的调整,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大家可以看看,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专业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场时间分配不均,前面题目写的太认真,以至于后面的几道论述题没有什么时间写。这就充分体现了模拟考的重要性,通过模拟考能合理把握各题型的时间分配。
2、过于在乎小标题的书写,一味追求内容形式对仗和理论的套用,而忽略了整个论述的逻辑和深度。小标题的确很重要,但是小标题还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重要的还是整个论述。
3、审题容易偏,有时会花大把精力论述无关的内容。这其实就说明平时练题目的重要性,以及一定要学会在练题中独立思考。
4、不擅长写评论,一战的时候从5月份就开始练评论了,但是练来练去没有整理常用的一些案例、数据以及高级词汇,练到最后越发的迷茫,甚至没有一开始写的好。
公共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不够重视主观题,大小作文写的很差。虽然大家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是大小作文的过度失分,也注定我与80分无缘。一些基本的语法、单词拼写我都出错了,更别提写出漂亮的句型了。
2、英语单词的背诵、我也就坚持到8月份,后来背单词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也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政治方面,1千题就刷了一遍,政治的基础不好,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系统性,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也老是记不住,后来跟着腿姐的技巧班和后期模拟卷的大量练习,勉强地上了70分。
心态方面:
一战的时候我心态特别不好,晚上经常失眠,心跳加速,有时候需要喝酒来麻痹自己。特别是9月份之后,心态特别容易崩盘。
心态不好的原因主要的我自身硬件太差,目标又高,学习速度又慢,又喜欢与别人比较,种种原因导致我的心态很差。
但是良好的心态才是走到最后的保障啊,大家千万别老是和别人比,成绩不好就哭唧唧的,一定要稳住,走到最后才知道谁是胜利者!
2
二战择校方面
第一步,我还是考虑选个,因为我有名校情结。第二步就开始看真题的难度程度与考察范围是否与自己契合,中科大不考评论,考作文。
作文对我来说更有发挥空间,也更稳一些。中科大较重视基础,考察课本中的内容也不容易偏题。新闻实务主要考消息改写、新闻策划和作品赏析,对我来说比较好入手。
从真题来看,我避免了一战中自己的缺陷,充分扬长避短。第三步,就是看报录比,了解一些其他必要信息,比如所在地域是否接受、学费、几年制、研究方向和导师等等。
3
关于英语
坚持刷一整年的单词,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备考早期,我每天刷1个小时多的单词到后期压缩到了每天10分钟以内。建议大家要是坚持不下来可以找个研友,互相打卡分享。在互相促进中坚持背单词。
正如朱伟老师的口头禅,坚持下去,从zero到hero.除了利用APP刷单词,还要充分利用好真题,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可以记录下来,并有空就拿起来翻翻看。
关于阅读,我早期以阅读外刊为主,主要是为了保持语感与拓展视野。6月初开始刷英语一,9月开始刷英语二,主要是反思错题,部分句型精翻。我认为考英语二的同学也一定要做英语一,因为英语一难度更大,提升平时训练的难度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去年的英语二,难度大幅度提高,我的完形填空估计一半都是蒙的,一边考试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除此之外,我留了4份近年的真题用来模拟考。也有很多人写不完英语的题目,建议大家还是要模拟考,把握好时间。
在作文方面,9月份后我和研友每周写一篇作文,并互相批改。通过互相批改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错误,并整理一些自己常用的句型,常见的拼写和语法错误。在不断的练习中、改正一些自己常见的错误、并形成自己的模板,以便在考场上能够直接应用。
3
关于政治
政治,两年来都是我的边缘性复习科目。两年的成绩都不高,在70分左右浮动。后来我认真在想,为什么我复习了两年,成绩还是和原来一样。一、惰性强,不愿思考错题,更不愿整理错题。二、学习方法不得章法,高兴就学多一点,不高兴就不学。东学一块,西学一块,学习没有系统性,更不愿主动输出知识。
我提醒大家,一定也要重视政治,尤其是理科的同学,拿高分没那么简单。如果你的目标时或者+,一定不要步我后尘,认真重视政治,否则你会像我一样后悔。
不过,我还是可以给大家安利9月后政治的学习安排:腿姐的技巧班+各大名师模拟卷+肖四大题。我觉得这个搭配已经无敌了,腿姐教你选择题技巧,利用各大名师模拟卷进行实战演练,再加上肖四的大题背诵,真的完美。(强调一点:我政治考的不高,不是这个搭配不好哈,是我自己没上心,也没有完全吸收知识点哈。)
4
关于专业课
中科大新传参考书
: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
《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刘冰,南方日报出版社,第2版,;
《当代新闻学核心》,卡琳·沃尔-乔根森,托马斯·哈尼奇编著,张小娅译,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
: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小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5版,;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版,;
《中外新闻传播史》,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3版,;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2版,
从书单来看,有3本国外教科书,且难度也是比较大。9月份中下旬新加入3本书,时间非常赶。
我是早上复习巩固新书里学过的知识点,下午学习新的章节。利用不断重复法+关键词记忆法来记忆书中的知识点。科大非常重视对书本的考察,新书一定要尽快掌握,旧书的知识点也不能疏忽。
由于我对新闻史也比较感兴趣,得知9月份中下旬加入中外新闻史,马上投入新闻史的学习。为了能尽快的记住知识点,我一方面,利用笔记本手动整理笔记,还利用电子版的思维导图对不同时段报纸和报人进行分类、总结。另一方面,自己写一些新闻史的简答题,论述题,巩固知识点,培养写新闻史的手感。
因为9月换新书,后面时间很赶,没时间搞专题。建议大家还是在7、8月时就把专题第一轮学习搞完,比如新闻客观性、新闻伦理失范、媒介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在整理专题时,我是先看相关论文,整理出论文的框架,然后把论文中的一些写得好的句子、标题整理到自己整的专题,然后自己写核心句,并将之记住,在考场上就能直接用。
21年中科大两科专业课都考了作文,可见作文的分量有多重!从7月份开始,我就和研友开始写作文,互相交换阅读、并指出对方的逻辑或者理论应用错误等。
我们从13年的作文题开始练,除了最近3年的作文留着掐时训练,我们还会轮流找一些有意思的题目写,比如传播与游戏、拟态环境与社会行动等。
每次写作文,或是交换作文时都觉得很有意思,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点不辛苦。写作文的结构和逻辑和论述题很像,但更能突出个人的文采与思想,建议大家还是要搞好专题,整理好一些案例和名人名言。
因为第一年上考场时间没有安排好,导致后面的大题答得很差。二战时从9月份开始,每个月都有参加一至两次的模拟考,刚开始的时候依然写不完。
但是到11月份的时候,基本上可以掌握了考场的节奏,勉强能够答完题目。这里也提醒大家,一定要进行模考,分配好各题型的时间,比如10的简答题一般是10分钟答完,15的简答题一般是15-18分钟答完,论述题或者作文一般半个小时左右做完。
(去年模考留下的试卷……)
5
其他我想谈的
关于学习时间,互相比较真的没啥意义,除了增加自己不安的情绪。二战我每天8点左右起床,晚上学习到11点至11点半之间。我的闹钟是6点多的,但我是真的起不来,每天早上眼一闭一睁就8点了。
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时间段,有的人每天5点多起床,还有些人每天10点多才开始学习。学习时间不是衡量努力的真正因素,专注的时间才是衡量努力的标准之一。
还有就是有些人为了考研卸游戏卸微博,我觉得一定要因人而异,我是真的做不到,我觉得网上那些沙雕的段子和视频能拯救我一天的不开心。
但我一般学习的时间都能很自觉的不刷手机不刷微博。对于经验贴中的学习方法,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考研之路”。大家各自努力,我们顶峰相见吧!
TheEnd
「实务体验营」倒计时4天!
超过人已入群!还有免费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