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大法学考研真题及复习思路

本文主要以年人大法学考研真题中的法制史部分,来重点谈一谈法制史的复习思路和高效的复习方法。

越是不明白怎么复习的考生,越容易固化思维,固化题型,也就是说:你死记硬背掌握了春秋决狱这个考点,让你回答名词解释:春秋决狱,你可能会回答出来。但是,一旦变成了分析题,让你结合材料说明,何为春秋决狱,你就束手无策了,甚至上了考场,一旦看到题型有变,就已经慌张的六神无主了。这样的综合能力,显然是配不上人大的要求的。

所以,在一开始的复习中,我们并不主张考生以真题入手,而是从建立好知识体系和夯实基础着手,务必要严格遵从“一树两点三轮复习法”的思路。

有些考生会觉得,为什么英语真题那么重要,并且从一开始就要复习,特别是记忆单词还要通过真题记忆呢?之前推送过此方面的文章。英语和法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英语是技术性,工具性的,无体系,无精神;而法学是社科类的科学,是有精神,有体系的。你可以从点开始切入复习英语,可以反复背诵毫无逻辑联系的五千个独立的单词,从而提高作对英语题目的正确率。但是你绝对不可以从点入手,去掌握需要理解,需要建立知识体系的一门学科。如果只看真题的每一个题目,你掌握了春秋决狱,你掌握了亲亲得相首匿,而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建立,忽视了学科精神的理解,你就无法掌握与它们精神相契合的制度,更无法理解它们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如下内容是年人大法学的法制史材料分析题,以及去年考试通基础阶段讲义前言的复习指导。大家可以看看含金量。很多时候,看似事半功倍是很务虚的说辞,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有些人把法制史教材走马观花的看完两遍,也不如掌握一个正确的复习方法,不如看完这一篇前言有价值。法制史你是得45分,还是得30分,足以成为你是否录取的关键。所以,大家每一门都需要认真对待,尽可能的得到最高的分数!这样才能让你更有可能考入人大。而不是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慢腾腾的复习上,更不是浪费在时刻纠结与内耗上。

任何一个符合报考资格的考生,都有能力与智商去掌握住这些知识点,而掌握了知识点,就必然有可能考上人大!现在已经五月份了,希望大家开足马力,事半功倍的往前复习!

年人大法学考研法制史材料分析题

杜佑《通典?礼二十九》载:“其时有一件疑难的案子,甲没有儿子,拾得道旁他人遗弃的幼儿乙收养为自己的儿子。等到乙长大,因犯罪杀人并告诉了甲。甲遂把乙隐藏了起来。(地方初审此案的官员问)甲应如何论罪?董仲舒认为应如此判断:甲没有儿子,养活了乙为自己的儿子,虽非其所生,可谁能改变这一父子关系呢?《春秋》之义‘父亲为儿子隐匿罪行天经地义’。甲应该包庇乙。皇帝之后下诏书认为这一论断是恰当的”。

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何谓春秋决狱?(5分)

2、结合材料说明,何谓亲亲得相首匿?(5分)

3、汉代还产生了哪些与上述制度精神相契合的制度?它们对后世影响如何?(10分)

4、分析亲属相隐、春秋决狱等法律制度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10分)

论述明代的立法理念,立法活动及重要的立法成果。(20分)

去年考试通基础阶段法制史讲义的前言:

年的法制史题型改成了概念比较题、分析题和论述题,年的法制史题型改成了材料分析和论述题。概念比较题及论述题的复习备考和往常一样,但是分析题的备考则需要多一个步骤:认真学习重要考点的文言文表述。比如说:嫡长子继承制的文言文表述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年考察的分析题“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以长。不以长者亦如之。”就是涉及到这个考点。如果你读不懂文言文,特别是偏理科的学生,则很难切入分析。文章后面会详述准备法制史分析题需要的复习步骤。

为了应对新题型,在基础阶段的复习中,法制史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阅读教材中相关的文言文。务必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本讲义,特别是教材中提到的文言文部分以及讲义中的重要考点,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要能够通过文字去知晓讲述的是法制史中的什么制度,因此教材中的部分必须认真看,重中之重为汉唐。

第二、务必认真学习司考名师的法制史课程。很多考生对于法制史的初始感觉是枯燥,所以,需要一个名师用其成熟的课程去串联(推荐白斌),并且对重要的考点进行详述或者口诀记忆。这样不仅同时契合了司考的复习,更可以加深理解和夯实基础,为后期的背诵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上下五千年的穿针引线。法律思想的流变,朝代的更迭,制度的传承,都需要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并且将其穿成一条线。在这条主线中去把握几个重要的关节,也就是重要的朝代,比如说:春秋战国、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明清、清末等。在备考的过程中,强烈建议大家多听几遍司考的法制史录音,可以清晰的梳理朝代更迭和重要制度的演变。

第四、必须重视历年的真题。法制史的历年真题到底有多重要?年法制史的真题重复率是百分之六十;年法制史的真题重复率是百分之九十;年法制史的真题重复率是百分之八十,并且春秋决狱考察过5次,朝审考察过4次,编敕、《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位置和年的法制史真题一模一样!年的真题重复率是百分之八十!年的真题的考点重复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这不仅从应试的角度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务必重视真题,也说明了法制史学科的特点:知识点的固定性。所以,在备考法制史的时候要有信心,知识是固定的,努力和效率是无穷的,只要切实的付出行动,法制史得高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五、学会横向和纵向的复习思路。从法制史的知识构成来看,法制史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夏商周阶段的法律制度、秦汉法律制度、三国魏晋时期法律制度、唐宋法律制度、明清法律制度、清末改律及民国立法部分、根据地时期立法等几大块内容。而各个时期的重点知识又可以从法律指导思想、立法状况、刑事制度和司法审判制度以及该时期的特色重点制度等几方面给予体系化。其中立法指导思想主要包括该背景知识、法律思想和法律原则、法律儒家化等;立法状况包括该时期主要的立法文件、法律形式等;刑事制度主要包括罪名、刑名、刑罚体系和刑法原则等;司法审判制度主要包括各个时期司法机构的设置、审判制度以及检查制度和监狱等;特色制度主要是各个时期新设的、有重大变化的、反映该时期特点的一些制度。由于中国古代封建法制主要是诸法合体的特点,所以,每个时期都重点强调刑事制度,其中有关民事制度(物权、债权、婚姻、继承)和行政制度等比较重要的点,都归于特色制度中,比如西周时期的“六礼”“七出”“三不去”等制度就可以归于特色制度中。

很多考生在一开始复习法制史的时候,就很担心分析题,所以,想直接背诵分析题,这是严重错误的复习思路。因为没有任何基础的积累和知识框架的分析,都是空中楼阁。分析题的答题思路除了要回答相关的考点,更要对其考点进行评析。这就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更要有整体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背景。

例子:“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

该题的满分答题思路:

1、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指出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意思。

2、指出文言文反应的是法制史中的什么制度或原则。

3、重点阐述该制度和原则的概念和内涵。

4、评析该制度或原则反应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具有什么历史价值。

该题的答案要点:

1、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父子亲情,夫妻道义,他们之间相互爱护,这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从现在起,儿子包庇隐藏父母的罪行,妻子隐瞒丈夫,孙子包庇隐瞒祖父母的,都不再连坐。而父母隐瞒包庇儿子、丈夫隐瞒包庇妻子、祖父母包庇孙子的,只要不是死罪的,都应经过廷尉请求皇上做出决断。

2、这句话反应了汉代的“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

3、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是指卑幼首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卑幼,一般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死刑案件则要上请廷尉,由其决定是否追究首匿者的责任。

4、最早提出这一原则的是孔子。他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汉朝儒家思想定为一尊之后,“亲亲得相首匿”便成为法律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自汉代以后,“亲亲得相首匿”一直被后世封建王朝所沿用,它标志着封建法律从汉朝开始儒家化了。

从这道题来看,想完美的回答好,不仅需要能将文言文翻译,找准对应的考点,更要了解法律儒家化的历程,还要牢固掌握亲亲得相首匿这一考点,甚至脑海里还要有:春秋决狱、汉代法制思想等内容。

所以,法制史在基础阶段的复习,仍然是需要建立知识体系,掌握重要考点。因为只有建立了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评析的时候有话可说,只有掌握了重点考点,才能把分析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回答完整,切不可本末倒置,跟着考试通的复习思路,最后一定得高分。

年法制史重点考点讲义按照考试通方法—“一树两点三轮复习法”的体系编排。在基础阶段,为了便于考生建立知识体系,知晓重点考点,每一章的内容都包含了“复习指南、知识体系、背景知识”、“重点考点、历年真题、模拟训练”六部分板块内容。其中前三部分内容侧重让考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理解;后三部分内容侧重让考生明晰重点考点,并且通过模拟训练掌握新题型概念比较题及重要知识。在基础阶段,考生只需要建立好知识体系,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串联记忆、理解重要考点的文言文表述、以及深刻理解知识背景即可。到了强化阶段,再对其核心考点进行强化背诵、对新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考虑到司考法制史大纲中的考点也都是人大考研中的重点,所以,考生在前期复习的时候,考生需要借助于司考名师的讲解和司考真题的角度去对这些重点进行理解和把握!

以上就是去年考试通法制史讲义的前言部分。不仅详细介绍了法制史的复习思路,还详细分析了去年考到的分析题!题目灵活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考点,可以通过无数个素材去反应。亲亲得相首匿这一原则,可以通过考试通讲义前言中的素材反应,更可以通过去年真题中的材料反应。所以,再一次提醒大家正确的复习思路:一树两点三轮复习法!务必要从知识体系着手,去掌握考点,而不是从点切入复习!!只要你认真按照思路复习了,怎么可能得不到高分呢?

更多重要文章链接:点击题目直接查看

考试通方法—“一树两点三轮复习法”

如何对待法制史教材中的古文表述或者案例

年人大法学考研法制史真题详细解析

新的命题特点下,该如何更好的夯实基础建立体系

何谓事半功倍?——最初的梦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s/11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