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篇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中国际法的备考

前言

本文不仅分享了知行法学全程班学员国际法上岸的经验,同时分享了国际法复习方法,请认真阅读后面的国际法复习方法。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和打磨,近期我们将发布最新版国际法讲义,敬请大家期待。

写在前面的话

从骄阳六月到第二年暖春四月,将近三百多个日夜,我的人大学硕考研之路终于到达了它的终点。选择学校、购买教材、复习功课、背书做题,现在想起过去的日子,仿佛每一步都走的格外坚定,连最后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当我重新翻看考研时写下的日记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平静不过是记忆掩盖了曲折所留下的美好记忆,我的考研之路从来不曾一帆风顺。今日写下这篇经验贴,是回顾,是纪念,但如果能让其他考研人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力量,那是我之幸。

基本情况介绍

我本科就读于外交学院。在这所不大的校园当中,存在着在学业上或者在社团中叱咤风云的令人歆羡的人物,但是我并非他们的一员。我的专业课成绩并不突出,英语在学校的狠抓之下倒是顺利地通过了四六级和专业四级的考试。如果非要给过去四年做个概括,我自认是“默默无闻,偏安一隅”:平凡的大学生,安静地上着每一堂课,偶尔打渔时常晒网,达到培养方案所要求每一项目标,但永远都不会是出挑者;在感兴趣的熟悉的领域浪得飞起,偶尔会作出新的尝试,但本质上还是那个专注自闭二十年社恐患者。

这样平静的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时常充斥着挫败感。深觉自己现在的学识无法让自己获得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在这样的惶惶不安之下,我决心参加研究生考试从而获得两年继续学习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增加机会。选择人大是大一入学时候就立下的宏伟FLAG——如果选择考研,必然是要向上行走的。幸运的是,到考研择校时,我依然怀揣着这个信念,依然保有勇气去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法法学硕士。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为了能够更加专注于考研,在深思熟虑之下果断地放弃了参加同年的法考,选择将精力都放在考研上。所幸半年多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考研初试中我获得了分的成绩(其中政治72分、英语82分、理论法分、应用法分),这使我能够有机会参加复试并最终被人大国际法系录取。

为十二月初试

我的初试备战从六月开始。在六月,我买了自己的第一本专业课本,开始了自己最初自学考研课程的进程。

01

关于专业课

人大的专业课考试分为理论法和应用法两个科目,理论法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中国法律史三门,应用法则是在民法、刑法、诉讼法、环境资源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和国际法这起门课当中任选三门作为考试科目(我在准备的过程当中便选择了刑法、知识产权法和国际法这三门)。值得一提的是,初试选择的科目可以和自己报考的专业方向无关,即报考民法的同学完全可以在初试的时候不考民法。再者因为应用法的试卷是囊括了七门所有的题目,故如果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也可以在考试时临时更换自己想要完成的科目题目。

(一)专业课的课本:

1.理论法:人大蓝皮书《法理学》+《中国法律史》+《中国宪法》(黄皮)/《宪法学》(蓝皮)

2.应用法:人大蓝皮书《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攻略》(柏浪涛)+《知识产权法》(刘春田著)/《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李琛老师著)+《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PS:在复习时,以上课本均配合知行讲义以及自己的笔记使用

(二)专业课的复习:

1.复习经历:我对专业课的复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六月至九月。在这三个月中,我的复习主要是集中于阅读课本,划出重要的内容。但是事后回想,这个阶段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加上并未进行及时地回顾,导致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在我的脑中留下了浅显的痕迹,如果想要参加考试并取得好成绩,仅凭此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离十二月的考试仅剩三个多月的时间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漏洞,不得不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是在这样有些混乱,甚至是紧迫的情况下,我的舍友L给我提供了帮助。原本同样打算报考人大学硕的她成功保研了本校,为了有效利用手上的资源,她将她报名的知行法学的账号与课程都赠与了我。在知行师兄和她的帮助下,我才能够快速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重新步入复习的正轨。

以此为起点,我也开始了我第二阶段的复习,即十月到十二月的复习。从九月下旬到十一月初,我按部就班地上完了柏浪涛法考精讲阶段的视频和知行法学法理、宪法、法律史、刑法和知产的二轮视频。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的任务,这段时间我每天都会摄入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滚动复习,才能保证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落实,而不是听过即可。

十一月,在滚动复习前几门功课的同时推进三国法(即国公、国经和国私)的复习。由于知行当时并没有关于三国法的课程和资料,所以主要还是集中于课本的学习,但是也因为之前在学习知行的视频的过程当中,对知识体系的搭建有了一定的感悟,这一时期的学习比之最初单纯地阅读课本有了更多的深化。同时,往届考上人大国际法学硕的学姐给了我她备考时的国际法笔记,觉得不错后我又买了最新版本的,这套笔记在我的自主复习过程中也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十二月初,随着考试的逼近,三轮的冲刺复习也开始了。这段时间的复习比较的枯燥,在上完冲刺的课程之后就是反复的背书与刷题、模拟考试。为了防止知识点的遗漏以及每日复习的趣味性,在常规的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我将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输入到了EXCEL表格当中,运用随机函数每天抽取两到三个知识点进行专门背诵,直到所有知识点都有涉及。

2.复习感受

1)由于本科时期所用的教材和人大的教材不同,对人大教材的学习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虽然有很多的基础知识点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就体系和学说而言,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感觉如果是全凭个人自主复习,将六门学科教材知识完全理顺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报个辅导班或者购买教辅,在时间不充足的时候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老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会补充一些学说,在基础不牢靠且时间不充足没法看论文的情况下,这是扩充自己知识面最好的机会。

2)人大的法学个人感觉很注重基础知识的,不论是初试还是复试,题目更多的是紧扣书本上的知识,若是复习到了便能答出的类型(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同时还要注意建立体系思维,不能将思维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具体的章节,要学会发散,将全书的知识点都贯通。

3)考前一定要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进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也是为了让自己对题目的类型有一定的把握,同时通过不断的测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等: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结构?答答案应该包含哪些知识点?哪个知识点应该写的更加详细?知识点之间又该谁放在前面谁在后面?应该如何表达才能更好?……这些问题都是在答题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是单纯的背书无法达到的效果。再者,模拟训练能够提供答题时间的参考,有助于个人在答题时间上的把控。

3.国际法的复习

国际法相对来说还是人大学硕考研中比较冷门的方向,市面上专门针对国际法科目复习方法的经验贴比较有限,因此特意在此辟出一个专门章节,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Disclaimer:由于我本科便是国际法专业的,上了很多国际法方向的课程,虽然人大的体系和我本校的有差异,但是就基础概念而言,本科的学习使我在进行国际法的复习最初就有一定的积累。

(1)第一阶段:六月到八月期间。

本阶段为准备另一场考试听完了瑞达法考杨帆老师三国法的精讲精练阶段的视频并做了真题。个人感觉杨帆的三国法课程内容相当全面,老师的讲解也清晰明了,课程的时长合适,知识框架以及讲解的重点也大多能与课本对接(尤其是国际公法方面)。因此,真诚建议所有需要考国际法的同学在复习的前期都可以先听帆姐的法考教程打基础。就做题而言,我个人觉得法考题目的话实务性过强,与学硕(尤其是人大学硕)考察的重点不太一样,如果仅为了考研目的,可以不用做题。

(2)第二阶段:十一月(11.16)到考前期间。

如上一章节所述,九月到十一月上半月我都忙于其他专业课科目的复习,直到十一月份我才意识到,完蛋了,再不复习国际法要来不及了orz。于是开始紧急复习国际法。先是咨询了之前上岸人大国际法的亲学姐并且拿到了她之前的复习资料,然后就开始对照着学姐的资料看课本。我大概花了不到两周过完了课本和资料,把重点章节和内容在资料上进行勾画。从十二月开始,我按照“重要章节+次要章节”的组合方式进行每日背诵。#贴个每日学习/背书安排截图#

(3)复习重点:

根据近几年的考情,人大在初试时基本上只考察国际公法的内容,所以在初试阶段对国私、国经的复习可以放缓(而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就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s/11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