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

医院订阅哦!

·前沿聚焦·

社会治理中的时间意识

张康之

[作者简介]张康之,年、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年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哲学与文化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共同体的进化》《论伦理精神》《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等。

摘要

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引发了时间资源的稀缺。同时,社会治理缺乏时间意识,也是造成时间资源稀缺的原因之一。从时间结构来看,人们拥有两种时间:一种是自然时间;另一种是社会时间。社会时间是从自然时间转化而来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时间。在时间的利用、管理中,人们掌握了许多时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使得时间资源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挥。虽然社会时间的生成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但人的时间意识大致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开始觉醒的。正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诸如分工—协作体制的出现,开始了对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化的条件下,时间资源呈现出了稀缺状态,这又反过来促使人们努力通过工程的、社会的技术去不断地提升时间资源开发的力度,并进入了时间资源开发和时间资源稀缺的循环升级过程中。时间资源的稀缺化,使得人们的时间意识日益增强。如果说近代以来主要是私人部门较为注重时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部门更多是在私人部门推动下采取响应式行动的话,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代,公共部门也需要主动地开展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社会治理需要在此条件下拥有和提升时间意识,充分认识到时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时间是功能化的时间。在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的条件下,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需要社会治理者自觉主动地根据社会时间的功能去进行社会治理事项的安排。而且,这应当成为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也应当成为改革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自觉维度,进而在社会时间意识的引领下,寻求社会治理模式重构的可能性出路。

关键词

社会治理时间意识自然时间社会时间

自电报、电话、电视进入人类日常生活后,人们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感觉就被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特别是通过视频的交流互动,就连表情也不会缺席,使得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到面对面的互动场景之中。这种“空间革命”,实际上是时间技术的革命,是节时的技术突破了自然时间的约束和限制而让人把遥远的地方拉倒了眼前。但是,在工业社会的征服模式中,这种空间的浓缩只不过是人借由速度(机械的、电子的)而实现的对空间的征服。按照人征服了自然就能实现解放的思维逻辑,这也应被理解成人的解放的一部分。然而,对人而言,这仅仅是解放了属于人的时间。它的实质性内涵,是对社会时间的开发,使人所拥有的社会时间总量得到了增加。随着空间被压缩,地球变成了村落,空间中的存在物也因为空间的压缩而变得稠密。在原先的自然空间中,那些因为距离而毫无关系的人,现在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每个人都处在与其发生关系的人的数量倍增过程中,而每一种关系的处理又都意味着时间支出。所以,虽然在空间压缩中开发出了大量的社会时间,但每一个人却都强烈地感受到时间资源的稀缺。这一时间与空间发生改变的社会,要求人们的一切活动尤其是社会治理,确立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时间意识,那就是,随时准备开发和利用时间资源,把对时间的管理看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社会加速化与时间资源稀缺化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人们深切体会到的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当然,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是一个主要驱动力。“在信息传输中所实现的实时水平,几乎对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领域都发挥了强有力的加速吸力的作用……其中所产生的速度不再是以令人窒息的‘齿轮咔嗒咔嗒转动’作为象征的前进了,而是通过互联网和诸如‘实时满足’和‘实时供货’这样的关键词来加以表述。因而,(例如在开发模块时)物质过程的可视化和数字化,以及在‘模拟的’也就是物质的过程链条中的数字信息传输,同时导致了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加速。”“三维打印”(3DP)技术的应用,甚至把工业品运输的时间也节省了下来,它正在成为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器的“主引擎”。吉登斯(AnthonyGiddens)认为,“时间的商品化,启动了工业和生产的机制,瓦解了阶级分化社会中特有的城乡分化。……伴随着时间的转型,空间的商品化也建立了一种特征鲜明的‘人造环境’,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一些新的制度关联方式。”人们乘坐交通工具,在把物品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时候,价格是按里程算的,而随着快递业的兴起,送达时间的早晚,也会用不同的价格标出。所以,时间和空间都被标明了价格。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资本的运行可以通过“偷盗”工作日的方式来提高流动性。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当天既可以在香港证交所做一笔“T+0”交易,还可以在闭市后用这笔资金在美国股市再做一笔“T+0”。这就等于通过时差“偷盗”了一个交易日,也可以说开发出多一倍的时间。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也给人带来了时效性压力,越来越多的事务必须立即处理,因为任何延宕都会造成不确定的后果,或者说,所造成的后果也许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这样一来,时间就成了一种压迫人的力量,不是人在追逐时间的脚步,而是时间在驱使着人疾行。时间犹如一条鞭子,在人的背后抽打,让人的脚步无法停下来。从人追逐时间到时间驱使人,不只是人在与时间的关系中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也是时间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资本主义的时间经济中产生的高效率地利用时间资源的强迫力,会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深刻地并且大范围地在占优势地位的时间实践的形式和实质方面对工作人群产生影响”。结果,被裹挟到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明显感受到时间的紧张与日俱增。如果说,在农业社会,通信与交通是统一在一起的——在经由人力、畜力而实现的交通形式中,所遵从的是一种由自然界赐予人们也同时限定了人们的时间,而电报的发明则使得通信与交通分离了;之后,电话的出现,特别是信息技术、移动通信等,在建立起了完备的通信体系后,自然时间完全退出了人们通过通信而开展的交往过程。交通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动力的变化和提速,自然时间的约束越来越退缩到非常有限的地步。今天看来,通信与交通也经历过分离又重合的过程。近代早期所实现的是两者的分离,而在交通速度提升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又表现出了对通信的依赖,需要得到以通信方式构成的信号系统而对交通提供支持(如飞机、高铁等)。这种分化、重组、融合的历史,在时间上所实现的社会化要比空间上的社会化表现得更显著。这一完整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而持续展开的过程,只不过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罢了。到了今天,这种现象已经变得如此显著,而且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于无法再回避对这一现象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s/10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