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医语中医妙方二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m.39.net/pf/a_4781916.html

01

中耳炎用夏枯草白头翁

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积液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多发于炎热的夏天及季节交替之时,据统计,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10%左右,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导致水湿内停、壅带耳窍,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睦等,本病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严重的可引致鼓膜穿孔。因此,治疗时应采用玩肝气、清胆火的方药,这里推荐疏肝清胆方。

具体为:夏枯草0克,自头翁18克,柴胡12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续服用3天后症状可消失。

豆枯草既苫枣清热,又散开郁,龙善清泻肝火而止痛,是治肝经痰火郁结的要药。白头翁虽为治疗热毒血痢的要药,但最能清热,凉血、解毒、消脚、止痛,清沔胆胃之火最好,具有超强的消炎抗菌作用,柴胡有解表退热、疏肝升阳的功效,可泻肝胆之邪、解痰结,除烦热,既能抗菌、抗病毒,又有很好的增强免疫的功能。三药同用,既可洁泻胆胃之火,又可疏肝理气,用于治疗中耳炎,药证相符,效果显著。▲

相关中药:

1、夏枯草:

性寒;味甘、辛、微苦;归肝、胆经。

功效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

禁忌

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或患风湿的人慎用。

什么是夏枯草

在《神农本草经》内记载:夏枯草,又叫夕句、燕面、麦穗夏枯草、羊肠菜等,属于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呈棒状,略扁,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是一种中药材。

夏枯草的功效

性寒,味苦、辛,无毒;归肝、胆经。

具有清肝泻火、解郁散结、降血压、消肿解毒等功能。主治头痛眩晕、烦热耳呜、目赤羞明、胁肋胀痛、乳痈、疖肿、肝炎等症。

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瘤的作用,还有利尿降压的功效。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解暑剂。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

清肝明目

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清热散结

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

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利尿

夏枯草能够清利小便,对小便浑浊,前列腺炎有很好的作用。

清脑降压

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

抗菌消炎

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亦较广。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

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

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

2、白头翁:

性寒;味苦;归大肠、肝、胃经。

功效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等症。

禁忌虚寒泻痢忌服。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分布在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

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果期羽毛状花柱宿存,形如头状,极为别致。《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白头翁的记载。在《唐本草》中记载了白头翁名字的由来:“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白头翁虽是野草,但药用价值却很高,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

白头翁的故事

凉血止痢白头翁

相传,秦朝有一个农夫名叫王商,因吃了一碗馊饭而腹痛下痢。村里没有郎中,他只得手捂着肚子到村外找人医治。不料,走出村子不远,便因腹痛腹泻加剧而栽倒在路边。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杖走来,见他躺在地上,急忙将他扶起。王商呻吟着将病情叙述了一遍,然后摇了头说:“老人家,我怕不行了,求您给我家捎个信吧!”老翁一边安慰王商一边用拐杖指着路旁那些长着白毛果实的野草,说:“这草的根茎能治好你的病。”说完老翁便匆匆离去。

王商半信半疑,拨了一把草咀嚼起来。说不也怪,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感觉腹痛减轻,拉痢次数减少。随后,他支着身子,采了捆药草踉踉跄跄背回家,每天用其根和茎叶煎汤服用,5天之后病便痊愈了。

第二年夏天,村子里闹痢疾。王商想起白头老翁指点的药草,为自己治愈腹痛下痢的事儿,便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了几大捆草药,煎汤给村里人治痢,结果确有奇效。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便给这种药草取名为“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白头、毛姑朵花、老公花、老翁花、奈何草,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之根。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药用成分主要是皂甙、白头翁素等。

中药白头翁的图片

白头翁的功效

味苦;性寒。

《本经》:味苦,温,无毒。

《别录》:有毒。

《药性论》:味甘苦,有小毒。

李杲:味苦,性寒。

入大肠、肝、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白头翁性寒;归胃、大肠经;白头翁药用价值高,从上述历代本草专著看出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目,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等症。

《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别录》:(主)鼻衄。

陶弘景:疗毒痢。

《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败毒抗癌

用于癌瘤积毒:直肠癌白头翁15克,藤梨根、瞿麦、猪瘦肉各12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饮汤。并用鸦胆子煎水,保留灌肠(用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有一定疗效。亦宜于结肠癌。白血病白头翁、山慈姑、山豆根各15克,黄药子、白花蛇舌草、龙葵各30克水煎3次服。宜于发热、出血各型急性白血病。

凉血止痢

用于血热泻痢:热毒血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柏6克,黄连3克,水煎为白头翁汤,分2次服。虚热下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连3克,黄柏、甘草各6克,阿胶珠(烊化竞服)12克水煎为白头翁甘草阿胶汤,分2次服。原虫性痢疾白头翁15~30克水煎分3次服。7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克加水煎成毫升作保留灌肠,日1次。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大便镜检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4天,平均7天治愈。癌毒血痢白头翁、椿皮各15克,黄芩、黄柏各9克,白芍、甘草各6克,黄连、木香各3克水煎,日服2次。赤白带下白头翁、珍珠菜根各30克,茜草9克,墨鱼1只水煎,服汤食鱼,日1剂。

消肿破结

用于炎性肿结:牙痛龈肿白头翁切碎3份,白胡椒(末)1份加水少许,捣成泥状,塞入牙肿处,上下牙咬紧,几分钟后吐出嗽口。1次不愈,可再使用1次。滴虫阴炎白头翁30克,甜酒糟适量捣汗服,渣敷肿处。瘰肿串结白头翁60克,当归尾、半夏、牡丹皮各30克炒后研末,每服9克,白酒调下。

配黄柏: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合用,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

配苦参:二药都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相须为用,煎汤外洗治疗下体瘙痒。

配秦皮:白头翁昧苦性寒,主血分病,功能解毒清热,专于凉血止瘌;秦皮性味苦寒,主气分之痛,善清大肠之热,并能燥湿止痢。二药配对,一以治血,一以治气,相辅相成,具有较好的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作用,治痢之效尤为显著。

配阿胶:白头翁清热解毒,阿胶滋阴养血,二药相伍,则清热解毒、养血滋阴,治产后下利虚极。

白头翁治病验方:

疝气:白头翁、荔枝核、橘核各50克。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3次,黄酒送服。

斑秃:鲜白头翁、生姜适量。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30天。

崩漏:白头翁30克,乌贼骨20克,仙鹤草25克。水煎,每日一剂,老陈醋送服。

赤白带下:白头翁、芡实、山药各30克,茜草10克。水煎,每日一剂,连用一周。

凉血止痢:白头翁、马齿苋各9克,黄柏6克,黄连3克。将上药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

牙痛龈肿:白头翁10克,白胡椒8克。加水少许,捣烂如泥,塞入牙肿处,上下牙咬紧。每次5分钟,每日3~5次。24小时后,疼止肿消。

滴虫阴道炎:白头翁、椿皮各15克,黄芩、黄柏各10克,白芍、甘草各6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分早晚两次。

瘰疬:白头翁30克,连翘20克,贝母、蒲公英各10克。将上药研末混匀,醋调敷患处,每日一次,连用5天。

痔疮:白头翁、黄柏各30克,虎杖、艾叶、甘草各20克,红花9克,肉桂6克。将上方加0毫升水煎汤,待温坐浴,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湿疹:白头翁克,苦参50克,冰片10克。上药加入75%酒精毫升,浸泡7天,用纱布过滤,装瓶备用。用棉签蘸取该液涂患处,每日3~5次,连用2~3周

头痛:白头翁30克,川芎15克,白芍25克。研末混匀,75%酒精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02

口腔溃疡用二黄地骨皮

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疳”、“口糜”、“口舌生疮”等范畴,脚胃积热、心火上炎,素体阴虚,虚火上浮都是其诱因,治疗应以清热泻火,解毒敛疮为主。

现介绍一方:

取黄柏2克,大黄、地骨皮各15克。将黄柏,大黄炒成炭状,地骨皮炒焦,混匀研成细粉,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适量,撒于溃疡处,每日3-5次。一般连续使用35日即可治愈。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脆及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气、清火敛疮的功效,临床发现,黄柏有治疗疮疡、溃疡的作用。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大黄味苦,性寒,入自、大肠。心,肝经,可泻热毒、行擦血、破积滞。《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大黄能解疮疡热面,以治宁毒,尤为特效之药”,地骨皮味甘,性爆,入肺、肝,当经,能凉血退热.滋阴降火,善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并能抑菌镇痛、去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三味合用,可清热泻火、解毒敛疮,促使溃疡快速愈合,需注意,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数等食物。▲

相关中药

地骨皮: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LyciumchinenseMill.的根皮。可入药,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

 呈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性寒,味甘。归肺经、肝经、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⑤《本草别说》:"治金疮。"

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内服:煎汤,3~6钱或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用量用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具有解热、降低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对未孕大鼠的离体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还有升白细胞作用,而对免疫器官的重量和常压耐缺氧作用无明显影响。对结核病及慢性炎症引起的低热、潮热等有较好效果,并能改善口渴。

  含桂皮酸、大量的酚类物质、甜菜碱、苦可胺、枸杞环八肽、枸杞酰胺、东莨菪素等成分。

  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治风虫牙痛:地骨皮,煎醋漱之,虫即出,亦可煎水饮。(《肘后方》)

  ②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15克,五倍子0.3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渗入耳中。(《圣济总录》)

  ③治臁疮:地骨皮,去粗皮,以竹刀刮粉,焙干为细末,贴之。(《普济方》)

  ④治鸡眼:地骨皮、红花同研细。于鸡眼痛处敷之,或成脓亦敷,次日结痂好。(《仁术便览》金莲稳步膏)

  ⑤治烫火伤:地骨皮、刘寄奴各等分。为末。有水干上,无水香油调敷上。(《心医集》)

颈肩腰腿痛及风湿骨关节类疾病克星――黑玉源黑膏药

黑玉源,健康之源。地道选材,精萃取,治根治本!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痛经,胳膊疼,指关节疼,腿疼,风湿关节,静脉曲张,痛风,拉伤,跌打损伤等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驱寒,扶阳正气。治病原理:透皮给药(TDDS系统技术),安全无副作用。冬病夏治现在调理是最佳时期,因为湿寒最易排出!有颈肩腰腿痛及风湿骨关节类疾病的朋友,欢迎咨询购买!

近日,南京等地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常态化时

期,个人防护丝毫不能松懈。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勤洗手,科学戴

口罩,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科学防疫,守护健康!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动动手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s/10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