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6.html
作者丨洛克
责编丨小麻团
考新闻人大冲刺班、五套卷学员
初试成绩:政治74,英语73,专一,专二,总分,排名第二
复试:.2,排名第二
初复试总排名第二
"小妖寄语:19年的一战,洛克私信我分有没有希望,在人民大学未公布复试分数线之前,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成绩预计在-之间,这让他相当煎熬。而最终学院划线在,洛克仅差1分就能进入复试,这之后他一度非常沉寂。就在我以为洛克可能会放弃之时,他重燃了备考的希望。二战的日子当然艰苦,但洛克一步步与自己煎熬的情绪抗争,最终考入了梦寐以求的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每一年二战的同学都很多,我想洛克的经历会给你很多启示。"复试结束的那天下午,我兴奋地冲出房间,却又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最后只能呆呆地站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一棵树被风吹得摇来晃去——那是我在备考期间透过窗子唯一能看得见的活物。
傍晚,看到研友发了一条动态,她写到“一出来才发现天很蓝,树绿了,虫在叫,愿我越过了这座山丘。”是啊,近两年来,所有的生活都紧紧围绕着考研这一件事,紧张、焦虑、彷徨、沮丧,现在这样的日子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世界好像又重新填满色彩。
我的本科专业是传播学,出于个人兴趣决定继续攻读该方向的研究生,二战人大传播学学硕,初试和复试都是第二名。由于不确定大家对备考经验之外的部分是否感兴趣,所以我将先介绍备考经验,将一些更详细的个人经历放在了后面,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我会从史论、实务和拓展提升三个方面总结专业课备考经验,然后简要谈一下英语和政治,最后介绍复试的情况。参考书目考新闻之前有过详细的推送,就不再赘述。
考人大新闻学院必知的5个数据!
新闻传播史论传播理论
在备考之初,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考生对于理论知识都有一种畏难心理,尤其对于传播学这种位于“十字路口”的学科来说,要涉及到大量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哲学的知识,更不必说人大的传播理论核心书目《范式与流派》,几乎是现有教材中最为艰深的一本。
但在实际的学习中我逐渐发现,基础理论并不难掌握,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论编织成一张网络,纵向看源流、发展,横向看联系、区别,同时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为它们都有可能出现在未来的考卷中。
我完成这项工作的方法是重复。或许人们一听到重复首先想到的是遍数的累积,但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结构、强化记忆,并融入新的思考。我在通读了《传播学教程》、《范式与流派》、《传播学纲要》三本参考书目后,确定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法。
虽然人大的参考书目很多,但《范式与流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本。当然,这里的“精读无数遍”不是说死磕,只是要在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升对这本书的熟悉度。之前有朋友开玩笑说,《范式与流派》当属新传考研界的海澜之家,每月看两次,每次都有新发现。我觉得很有道理。另外,这本十几年前的教材终于要在今年迎来更新,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也很重要,但我并没有选择精读全书,只是翻阅了重点章节,在笔记中补充了书中一些精炼的总结和论述。在我看来这本书已经超出了基础理论的范畴,属于学界和业界动态,而这部分几乎年年都不同,更需要我们跟进热点和论文进行学习。
最后说一下笔记的问题,我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需要背诵和记忆的固定文本,更是一个帮助我建立和完善知识框架的工具。在备考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调整笔记的框架和内容结构,每次调整都伴随着对理论知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此基础上的记忆也会显得容易很多。
新闻理论
无论在数量还是难度上,新闻理论都要比传播理论更容易掌握,但由于业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近年来逐渐被强调的马新观,备考难度也有所提升。同样,我将几本核心书目的特点和用法简单列了一个表格。
至于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我建议考人大的同学也可以选择泛读一遍,重点在于体会不同学者对新闻理论的组织框架和表述方式。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一部分对基础教材的学习最多只占真题的50%。拿今年学硕的真题举例,名词解释的建设性新闻,简答题的透明性原则,这些内容都无法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只有通过对论文和热点的学习才能掌握,这也一直是新传考研的一大特点,这些会在下面详细说到。
中外新闻史
对于庞杂的新闻史部分,首先要摆正心态,不必畏惧厚重的教材,近两年人大对于新闻史知识点的考察不算偏,都在重点范围之内,而就算某一年考到“德国电波战”这种题,大家都不会,就等于大家都会。
如果时间足够充裕,可以在前期自己整理一份笔记,不过很多人估计没有这个精力。我是直接购买了考新闻的人大新闻史笔记和一些其他资料,结合这些笔记资料和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每个知识点最核心的部分,然后跟英语单词一样,把任务分割到每天,坚持背诵就行。考前至少需要两到三轮的巩固,当然这也是一个越背越快的过程。
考新闻人大版新闻史笔记
新闻传播实务传经、广告、公关等
我备考时翻阅了很多经验贴,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这部分看教材总结知识点的性价比很低,因为真题大多是结合当年的业界热点进行分析和阐述,我们需要的只是对一些基础概念和热点动态的把握。经过实践,只能说前辈诚不欺我。
我通读了《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传媒经济学:理论、历史与实务》(张辉锋)、《公共关系学》(胡百精)三本书,确保基础知识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剩下的部分就充分利用考新闻、全媒派、刺猬公社、娱乐资本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