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贴
——写在前面
“
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地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
———恩格斯
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是明显的....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考验。
——毛选《论持久战》
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毛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考研经验贴框架图
本篇经验贴适用于报考人大经济学专业,所考专业课为经济学综合的小伙伴们。由于篇幅较长,大家可以适当选择性阅读,PART2和3是比较着重推荐的“干货”部分。PART4是我这两年考研的心路历程,这部分或许不是每个考研人的都一定会有的心态,但相信多多少少会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也一并写下来,在用作记录之余更希望可以为大家带去一些力量。上图是本经验贴的思维框架,方便大家快速检索定位。备考经验也有它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此篇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这里就仅供参考啦!
PART1个人情况+考研情况概述
本科院校:南京农业大学-非经济类专业
报考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
当时做出二战的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的考量:
(1)是否可以调剂?
由于马院复试时间比较晚,没有经验所以就没有提前找好调剂,导致被刷以后再找到自己满意的调剂几乎不可能。因为本科是,所以研究生想考一个top算是有名校情结吧!但无论是凭我本科学校还是一战成绩调剂到top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准备调剂。
(2)是否准备找工作?
因为自己对经济学感兴趣,以后也想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但是本科的专业是物流工程,和经济学没什么关系,所以如果想要以后从事经济学,有一个经济学的文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无论是出于拥有一个“敲门砖”而言,还是出于更深入的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而言,考研都是必要的,而且最好是马上接着考。所以不准备找工作。
(3)一战的短板在哪里?再一次自己是否有能力克服?
总结了一下自己一战主要的短板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数学;另一方面是心态。
关于数学:主要就是继续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能力应该会提升,同时年应该是数学简单的年份,所以二战的话,数学成绩应该会有提升。√
考场心态紧张主要原因也有三点:
①还是因为认为考人大的大多数都是二三战的同学,自己一战复习的遍数和时间都不如他们的多,就会有一点对自己复习的不自信。(二战的话,就会觉得自己复习的时间和大多数人都一样了,hhh所以二战的话此顾虑可大幅降低)√
②永远担心自己复习的是怎么样的?可以打多少分的?这大概是所有人都有的顾虑,(但这次一战有经验了,原来只是数学复习的不充分,其余的科目也算是满意。二战可以着重数学,并且数学的提升空间还是挺大的。其余的按照原来的方法,继续按部就班做就可以了。所以二战的话此顾虑也可大幅降低)√
③第一次十分看重能否考上?这点想必大家也都会顾虑。当时认为考不上会辜负很多人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就不希望出现考不上的情况,甚至不敢去想象和接受。(但一战失败了,天也没有塌下来,反倒让我成长很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人接受不了的,所以我在决定二战的时候,就很放松,也想到了如果考不上就调剂呗,但多一年的复习大概率是会比去年的分数要高的,调剂也更有话语权。所以二战的话此顾虑亦可大幅度降低)√
(4)二战求稳还是原志愿?
这个事情真的是因人而异,我首先是十分非常的想要考人大的,同时一战的分数虽然不高,但是数学努努力还是有很大机会上岸的。并且我觉得如果二战,我心态会更平和一些,同时也不想换专业课了,所以对我而言二战还是人大仍然是最不会让我后悔的选择。报考院系的话,报考前以为应该还是马院,因为马院前几年的分数比较低,所以还是想考原志愿。但也因为如此,考研后期今年马院报考人数还是不少的,所以今年直接创了马院新高。复试划线赶超经院,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
所以回答好了这些问题,就开始进行二战啦!
二战的地点我是选择在家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能让自己学习效率max的地点。因为我本身是在家是可以学进去的,还有就是在家省了很多通勤时间,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十分自在,不用考虑太多限制。学习效率也算不错。下面是我的在家复习的时间安排。
PART2初试各科目复习策略
分为专业课经济学综合、数学三、英语一、政治四个科目,每个科目包括复习策略及方法和建议的时间安排。
01
专业课:经济学综合
经验总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部分复习策略(包含参考书目)以及方法;第二部分是我建议的时间安排。
两部分的关系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是对于整体的必要把握的,第二部分只是我个人的时间安排,每个人开始准备的时间不同,所以可以各有不同,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以及对照第一部分的内容自行安排节奏。
1.复习策略及方法
政经部分复习策略:
较合适的参考资料
①《三人行强化讲义》重点课后题目背一遍+②人大经院邱海平老师的《21世纪再读资本论》背熟背烂+③徐禾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可以当“甜点”读+④《资本论》简版。无论如何①②都是一定要做到的,而且大概率是足够的,其余的都是补充,实在没时间可以不看。
复习方法
以前的政经备考用三人行强化讲义的后面课后题重点部分就差不多可以覆盖大部分,因为那些题目比较基础,背完了就掌握了基础部分。但是!近两年政经的出题越来越活,越来越细,所以光是课后题目明显不够用。这里强烈建议人大经院邱海平老师的《21世纪再读资本论》!!前年的“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特点?”以及今年的“工场内部分工以及社会分工的区别和联系?”上面都有原题,但这些都是课后题目里面没有的。如果有时间的话,也推荐看看徐禾老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对于理解政治经济学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要注意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给他们串起来,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可有做一个思维导图之类的,帮助归类,在脑中要有一个框架。比如你最起码要知道资本论三卷分别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首先要做到,你可以迅速说出你背诵的那个题目是在资本论第几卷?是哪一部份相关的呢?和它相关的问题还有什么呢?例如下图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这样各个题目属于哪个理论的内容?他和其他理论是什么关系?它对于整个资本论有什么解释作用,处于怎样的一个地位呢?
政经的计算题部分要理解含义,并且学长讲义上的题目也是做三遍以上,应该就问题不大。
社会主义部分每年的题目大多都是比较固定的,都是中特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分配机制?运行机制?)到时候根据学长推荐的几篇政府报告就可以。到时候大家背政治的时候也会多多少少涉及到一些。这个后期11月末、12月份再开始背诵就来得及。
微观部分复习策略:
较合适的参考资料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过一遍+②《三人行强化讲义》过至少3遍+《三人行历年真题》至少三遍+《三人行兄弟院校真题》③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教材(大致看一下就好,里面数理推导可以跳过)+④视频课我补充了在网上搜到的北大光华金融硕士的课程,一个叫李翔宇的学长讲的课程。最最重要的是②
复习方法
其实微观部分每年出题的方向还是比较容易摸准的,除了个别年份会有一些证明题比较不好做答,其余的都在强化讲义上可以复习得到。还是要注意类比学习,做思维导图,比如说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部分就很多可以类比记忆,哪些是对偶问题?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几种类型的生产函数?有几种求法?这些函数的变量都是哪些?罗伊恒等式?谢泼德引理?霍太林定理?这些都是求什么需求的?还有就比如说垄断中的价格歧视?几个寡头的定价模型?还有公共品和外部性之类的等等。这些模块都掌握的十分熟练,微观部分大部分题目就都可以解决。还有博弈论和拍卖这些没有出过,但是尼科尔森上有的,也可以作为补充掌握。还是一样,到后期要做到一个题目出现,脑海里马上问自己:是属于什么问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解题策略是哪些。脑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同时一些兄弟院校真题(比如北大、央财、南开的也很有参考价值)还有就是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认真!看清条件,需要分类讨论的一定要分类讨论,想到多种可能。微观一般都是计算题,但同时看历年的试卷,不排除一些文字简答题(虽然概率很低),所以大家适当后期可以稍微记一下需要背诵的,比如市场失灵那里的。同时当时在网上找到的北大光华金融硕士的微观李学长的课程也给我学习微观有了很大的帮助!
宏观部分复习策略:
较合适的参考资料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过一遍+②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过两遍(直接跳过高鸿业也可以)+③《三人行强化讲义》过至少3遍+《三人行历年真题》至少三遍+《三人行兄弟院校真题》+《三人行流派总结》
最最重要的是②③
复习方法
一般按照学长的强化讲义就可以的,反复做熟悉。也是一样梳理框架,梳理模块。这里我着重想提醒一下关于经济增长部分、动态AD-AS以及流派部分。经济增长部分如果遇到简单的题目就很有套路,这里不做赘述。但是如果遇到一些麻烦一些的证明题,则一定要理解透彻,善于总结。比如说19年的经济增长的那个题目,注意区分稳态增长率是否为常数,就是要看增长率的增长率。这些关系一定要搞懂。这里建议可以看一下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的一章以及其课后题目。还有建议把南开、北大、复旦以及上财这些学校的经济增长部分看一些;动态AD-AS是20考研新增的一个考察点,以前没有考过,所以这部分也要看,一定要熟悉做好曼昆关于这部分的课后题目以及一些考过这个知识点的学校的真题;宏观的流派就要求自己可以更多的去总结了,每个流派的思想以及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假设有什么不同?是怎样的时间顺序之类的。也可以参照学长的流派讲义小册子。
其他:在做模拟题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控制时间做,规定三个小时,在模拟中安排好三个部分答题的时间。
2.时间安排
6月中旬前: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听的就是b站上的网络上的一些课程,包括圣才一些课后题,主要还是记笔记,因为我是跨考,高鸿业的又是初级的,所以花了一段时间对经济学有个整体的了解。期间也可以稍微看一下三人行强化政经讲义。(这些都是基础部分,毕竟人大大概率不可能再出初级宏微观的题目了。)
6月中旬-9月中旬:三人行强化讲义(宏、微观)反复看+曼昆的书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21世纪再读资本论》
9月中旬-11月:三人行强化讲义(宏、微观)复习错题+三人行学长的兄弟院校真题+政经开始背诵(三人行强化中的重点课后题+《21世纪再读资本论》)
11月:历年真题+继续复习强化讲义和真题+宏观一些题目可以背起来了(宏观背诵的是三人行的资料)+政经继续背诵
12月:三人行模拟题+以前的所有错题,以及继续背诵该背诵的。
02
数学三
复习策略及方法
复习用书以及视频课
(一二战一共用过的,后面会着重强调比较推荐的!)
(1)高数部分:汤家凤的基础+强化视频+方浩强化视频(级数部分);汤家凤讲义+汤+李正元全书;
(2)线代部分:李永乐的基础+强化视频;李永乐线代讲义+李正元全书。
(3)概率论部分:张宇的基础+强化视频;李林概率论讲义+李正元全书。
(4)模拟卷和真题:一战用的是李林历年真题+二战用的是张宇近30年真题+李林四、六套卷+合工大5套卷(当年的和以前的几套)
其他:最后在冲刺的时候看了武忠祥老师在mooc上的一个关于选择填空题目的解法的课程。感觉还不错,尤其是现在选填的比重在整个试卷占比更多,这个课程很推荐。
复习方法
数学需要多刷题,多总结,多归类,多思考。切忌看完题目直接看答案,一定要自己先思考,实在不会了再去看答案。并且思考:为什么我一开始没有想到?这个涉及到什么知识点?题目中给了什么条件提示让答案想到这样做?这个题目和以前某个题目类似么?是一个题型么?这个题目中那个技巧是我可以用上的?
多刷题还要反复刷,做错的题目要反复做。尤其是可能大家复习完一轮,再开始复习第二轮的时候会有一种全忘了的“错觉”,这个时候不要气馁,一遍一遍的继续复习下去。没人能一口吃成胖子,胖子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你认真踏实吃的每一口都算数!(呃这个例子还挺通俗的。)同样的事情也体现在错题上,做错的错题再重复做是不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不要气馁,一遍遍的再思考再做就好,但一次次都要深入思考!
一个零碎易错知识点记录本是很有必要的!把每个解题小技巧和属于自己的易错点都写上,无论多么细小的错误和粗心都写上!就算是经常抄错或者看错的题目都写上,经常记错的公式也写上。还有就是做数学一定要细心,数学每个题目都不是一两步就可以做出来的,所以不要跳步骤,草纸要干净,不要心算,最好小声默念,这样有助于提升专注力,也会让自己因为抄错或者马虎计算而导致的错题降到最低。(琐碎错题记录本示例如下图)
着重推荐部分:李正元全书十分推荐(尤其是线代)!方浩的级数部分!武忠祥的选填课!
时间安排
一战:
7月之前:所有的基础部分视频看过+高数的强化视频,并且记笔记(一轮)
7月-8月中旬:汤高数部分刷一遍以及时常反复刷错题。(刷题)
8月中旬-9月中旬:线代和概率论强化视频+对应的讲义刷一遍。期间也市场复习一下
9月中旬-11月上旬:高数、概率论、线代都开始反复刷错题。
11月上旬-11月末:李林真题
12月-考前:看全部错题+李林4套卷
二战:(因为一战相对而言基础还是不错,所以二战重在刷题)
7-9月:稍微看一下笔记以及遇到不熟悉部分的找视频看看+开始刷李正元全书(大于等于两遍错题更要多刷几遍)
10月-11月中旬:张宇30年真题反复刷+李正元错题复习
11月中旬-考前:每天刷一套模拟题,合工大5套卷(当年的和以前年份的)+最后的李林(4+6)最后刷了得有20多套模拟题然后记住要时常看这些错题+时不时看看琐碎易错记录本。对了模拟题要控制时间模拟来做,每天一套,正好三个小时,很不戳。然后晚上订正。
03
英语一
关于英语这部分我觉得每个人的差异性太大了,因为这个很看一个人原来的英语底子,但每个人的底子就很不同。emmm我看过天天刷语法视频的人,也看过每天看长难句的人,也看过看完型和新题型视频的人。但这些我都没有看过....每个人的复习方法都不一样。对我而言,我只抓住了“阅读”和“作文”这两个我认为的“重头戏”。所以我的备考经验仅作参考,我的英语程度应该算是一般,语法什么的都还是懂的,所以并没有付出太多的时间给英语,想想专业课和数学这两座大山,我也就真没多少时间给英语了,一战的时候每天1.5h二战的时候就每天80min左右差不多。而且我的英语成绩不算高,大家可以看其他的高分同学的经验部分,我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就好。
复习用书及视频课
(1)买了两套历年真题来刷(无解析的那种,听课做笔记)
(2)黄皮书真题解析
(3)朱伟词
(4)陈仲凯阅读视频课+石磊鹏作文课
复习策略
首先是单词:一定要在语境中背诵!我当时是用notability导入的朱伟词的pdf然后把每个不认识的单词都找到一个相应的例句贴在上面学习。然后再导入到Marginnote里面用“记忆模式”进行不断背诵。
其次是阅读:我只刷了真题,反复的刷,做到每个句子都可以翻译出来。同时看地是陈仲恺的阅读课程!真的十分推荐,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讲技巧,而是讲文章地逻辑,每个句子地作用是什么?通过句子的时态也可以做出一些判断,一些转折词。所以踏踏实实的跟着陈老师学,我觉得会开启阅读的另一扇大门!
最后是作文:跟着石磊鹏老师视频课一直听就可以了,我是从9月份开始看的他的作文课,并不是每天都有课程,差不多一周用一两天去听视频课,跟着他写就可以了。虽然很多人都是考前背模板,但我是一个一直都认为考前背模板这事儿会让我很慌,我习惯早些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的做!每个人的方法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
其他的题型我在二战的时候没事儿做了就把那些都翻译了翻译,但其实最后也没全部翻译完,然后新题型排序的自己找找规律。然后完型是几乎算作没复习,就翻译了几篇。
04
政治
复习书目以及视频
(1)徐涛讲义+强化班视频
(2)肖秀荣题
(3)模拟卷:肖四+肖八+徐涛8套卷+腿姐4套卷+米鹏6套卷
复习策略
政治不用开始复习的过早。我是8月份开始的,大约每天1.5h左右。开始听徐涛的强化班课程,然后配合的是肖题,听完就要刷对应的章节习题,不能全部把视频听完后再做题,那样刷视频最后记住的很少,只是自我安慰。其次肖再刷第二遍,然后第三遍就刷错题就可以了。上述的结束了就可以刷套卷了,只刷选择题就可以。
选择题也要做一个像数学一样的琐碎的错题记录本,我是用的notability,直接剪切到一个新页面就可以,我所有的题目资料都是pdf版本的,所以很方便。最后多总结一些易混淆以及自己易错的。
大题的话,最后背肖四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