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胶囊 http://m.39.net/news/a_6148933.html
作者: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关于政务热线优化营商环境的现状
有如下三点评价:
1、现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成效显著,但也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而政务热线是应对相关问题的重要思路
2、当下政务热线发展亟待解决如何实现战略转型的问题,思考政务热线如何服务企业是极为关键的问题
3、利用政务热线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热线服务的转型需求。
一、优化营商环境解读
优化营商环境是当下重要的时代议题,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例将营商环境界定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条例》对市场主体的认定较为宽泛,不光是指企业,同时也包括个体工商户等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点在于政府如何打造、保护市场主体。因此,需要在“放管服”改革的指导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让市场有效,让政府有为。
(一)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质营商环境优化实质是一种企业预期管理。市场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在政府这一侧给企业一种相对确定的未来,提升企业对未来的可信预期。这种预期性越强,营商环境也就越优质。因此,政府从这个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
首先,政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和减轻企业负担,在企业开办、经营、融资、退出等各环节减负。与此同时,企业能够帮助企业去增加商机,无论是产业上游还是产业下游,政府部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来打通企业增长的堵点。
其次,政府部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跨界发展,为企业提供牵线搭桥的纽带和桥梁,进而为企业腾飞提供官产学跨界的空间。最后,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商环境,这就有赖于政府积极打造和维护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一个微型的商业生态。
(二)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主要问题与挑战首先,我国对营商环境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在推进策略上却陷入误区和盲点。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些营商环境的排名,成为一些错误的“指挥棒”,忽略了这些风向标背后的意识形态隐患。
其次,我国对营商环境的理解存在概念内涵与范畴的混乱。虽然我们的相关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有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现在营商环境好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好像什么都跟营商环境有关系,形成了很多理解偏差。
最后,营商环境优化的着力点往往容易跑偏,究竟是为谁优化?优化何处?很多时候并不清楚。我们减轻企业负担是有一个限度的,像“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实现后就没有改进的空间了。换言之,我们需要考虑营商环境优化的新增长点在哪。同时,一些营商环境的目标和手段往往产生脱节,企业很难感受到真实的营商环境优化。政府的惠企政策与企业的真实获得感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巨大鸿沟。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和方式城市既有市民,也有企业,市民生活美满,企业生产通畅,城市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从企业与市民之间的关系来说,由于市民的多重身份,市民与企业的关系也呈现多重面向。无论是作为消费者、生产者,还是作为企业邻居或者员工家属,市民与企业始终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处理政务热线与市民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间接处理政务热线与企业的关系。如果是老百姓举报企业施工噪音,而实际责任人是企业,那么就不应该保护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应该保护的是合法守规的企业。
另外一个是以谁为中心的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面临一个抉择,是找市场还是找市长。如果是找市场的话,那企业更多选择去提升产品、服务竞争力。而如果是找市长,那就是寻求政府的一些优惠补贴政策。所以,营商环境优化实际涉及到两个方面,那就是怎么做到既服务市场,又服务市民。这二者之间看似冲突,实际上还是可以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如何去平衡,使得城市步入良性发展,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且宜商,才是较为理想的。如果市民不满意,营商环境也不会好。所以,政府部门并不需要偏袒企业或者市民,而是按照制度办事,制定和执行公允持中的政策,因为宜居和宜商并不矛盾。
二、政务从便民到惠企当前政务热线转型发展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政务热线怎么实现从便民到惠企的转变,或者说政务热线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而言,它对政务热线有专门的需求和要求。条例第四十八条就提到政企沟通机制,就谈到政府相关部门怎样去跟市场主体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第四十九条则更多讨论的是建立便利、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受理有关营商环境的投诉和举报。我们常常说到城市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那么在这里就是也要以企业为中心,因此要让政务热线同时服务于企业和老百姓。在这个时候,话务员也是企务员。在一些城市,政务热线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企业服务坐席。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或者说是不是所有坐席都应该惠企,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一)政务热线服务营商环境的挑战政务热线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同样面临挑战。
首先,企业不同层级部门众多,涉企政策的涉及面很广,企业从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都需要热线来提供相应服务,而现有的政策如何与之形成匹配是一大难点。
其次,涉企政策的专门性强,门槛高。比如,很多外贸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涉及到本国政策,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相互关联。也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涉及多部门、多政策,使得话务员难以完全掌握。
此外,涉企政策属地性较强,通常都是一地一策,即便是一个城市,它的政策趋向也不同。所以,当一个政策在另一区域被发现不灵时,这个政策怎么去解读,怎么去发挥好作用,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同时,涉企政策调整是很快的,随着经济周期变化,相关政策会不断去更新,因而需要话务人员能够及时精准解读。
最后,涉企政策面向较广,往往影响企业生死存亡。如果对企业服务不到位或者政策解读不精准,那就很容易使得它错失良机。
(二)不同城市应对实践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这些问题,很多城市也在思考应对路径,并做出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以北京为例,北京热线就开通了企业服务功能。在年10月,北京市民热线就设立了50个企业服务专席,企业也能够享受“接诉即办”的市民服务。这种企业专席有50个人工坐席,每天18小时值守,并有8个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现场答疑。这种企业专席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工作日话务量每天件以上,以咨询类、诉求类、投诉类为主,其中咨询类最多,达到80%以上。
年6月,广州也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专席,由93名经验丰富的话务员值守,共负责8个涉企服务市直部门的60类项受理事项。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务热线服务设有专门的“企业服务”自助服务模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