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学院志愿活动,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转眼间,国庆假期倏忽而逝,大一的萌新们已经正式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除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之外,异彩纷呈的志愿活动也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几天前的新生入学教育没能回答你的疑问,那么在这篇推送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Q1: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志愿活动?
参与志愿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体验,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我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本科生在就读期间应当获得“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关学分,而这一学分的获得就与参与志愿活动密切相关。
小贴士:关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关的学分要求请及时查阅培养方案。
旧书换绿植活动剪影
#Q2:完成相关学分要求需要参与哪些志愿活动呢?
学院认可的志愿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学校相关部门设立的专项社会实践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千人百村”、“人大使者家乡行”、“街巷中国”、教务处国际小学期BuddyProgram项目开展的志愿服务。
(2)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历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社区服务、扶贫支教、法律援助、文化助残、环境保护、人道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
(3)经过历史学院团学青认证的学院班级、团支部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
(4)其他经过历史学院团委认证的校外志愿活动。
#Q3:完成相关学分需要满足什么标准呢?
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参与8项及以上学校认可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且每项活动参与时长不得少于4小时(社区服务、扶贫支教、法律援助、文化助残、环境保护、人道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每项活动时长应不少于2小时)。
小贴士1:同一项志愿活动重复参与只累计时长,不计入项数。如果同学们首次参与支教活动A,则既可认证项数又可认证时长,重复参与支教活动A则只累计时长不计入项数,但如果选择同属于扶贫支教大类下的支教活动B则可以获得项数认证和时长认证。
小贴士2: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数共计8项或8项以上即可,但请注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数不得超过2项。
旧书换绿植活动剪影
#Q4:如何区分学校内的志愿服务类活动和社会实践类活动?
一般来讲,学校内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历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或由学院班级、团支部自行组织。凡是发放劳务报酬的活动均不在此列。
社会实践类活动则主要包括“千人百村”、“街巷中国”、“人大使者家乡行”、“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校部机关、学院独立组织,系列品牌包括“求是思源”、“明德人文”、“星火计划”、“明德薪火”、“明德环境”、“明德国际”等)及读史达人等系列活动。
#Q5:历史学院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志愿活动呢?
目前历史学院为大家准备了“看望老教师”、“旧书换绿植”、“温暖衣冬”、“书友记”博物馆志愿导览等多项志愿活动,满足大家对志愿活动的不同需求。无论是愿意把各地风景名胜介绍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还是愿意把温暖献给远方的人,你都能在历史学院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当然,在这里你也将有机会设计属于自己的志愿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收集大家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你的创意,我们帮你一起实现。同时,我们也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