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药扒一扒你不知道的中药冷知识

在很多人印象中

中药知识向来十分严谨

每味中药对应着相应的

功效、药用部位、性味、归经等

但中药也有许多冷知识

小药童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易错中药小认知

01

中药有副作用

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再加上中药炮制以及配伍,很少发生毒副作用。但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也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02

中药太苦,但不可加糖服用

服用中药时一般不提倡加糖。一是含铁、钙等无机元素和杂质较多的红糖易与中药反应,造成药液混浊、沉淀;二是糖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破坏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

03

煎中药前不需要清洗

建议不要清洗中草药,因为清洗过程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会随水流失,造成药效降低;如果杂质较多,可以在煎药后趁热过滤下再服用。

容易误解的中药词汇

01

顿服

并非“吃一顿饭就服一次药”,中药处方一般开的是一天的药量。服用时,大多是将其煎煮二次后,合并二次药液,分早晚二次服用。正确的理解应当是“一次快速地将药物服完”,也就是将一天的药量一次服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2

发汗

并非中医治法里的“发汗”,而是指某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促使内部水分向外挥散。如杜仲、厚朴、地黄、玄参等也是经类似的加工处理而得。

03

起霜

并非“药材饮片长霉变质”,例如茅苍术断面常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许多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这种特征也是质优的标志。

中药名字的由来

01一

以药用部位命名

药物取自植物、动物的某一部位。如:葛根、桂枝、竹叶、枳实、牛蒡子、荔枝核、橘皮、鳖甲、水牛角等

02

以功效命名

其命名也可突出其主要性能。如:防风、阳起石、续断、益母草、决明子子、路路通、番泻叶等

03

以季节命名

以中药特殊的

生长季节或采集季节命名

生长季节

冬虫夏草、忍冬、四季青等

采集季节

半夏、夏枯草等

04一

以颜色命名

红色:红花、红藤、丹参、朱砂等

黄色:黄连、黄芩、黄柏、黄芪等

黑色:乌梅、乌药、玄参等

青色:青皮、青蒿、青黛等

中医药知识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大

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些信息

不仅可以全面了解

中医药相关知识的传承脉络

还可以探索和利用中药

这恰恰是中医药宝库中

最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核心内容之一

编辑

刘奕欣

审核

王键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gm/10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