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中药一吴茱萸

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人们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趋吉避祸,使自己逢凶化吉。

吴萸、左力、曲药子、气辣子、漆辣子、优辣子。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的近成熟果实。

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属温里药。

1.用量常用量3—9克。

最小量3两(9),如温经汤。

最大量2升(48克),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用法汤剂,丸剂。

按:吴茱萸辛散苦降,性热而燥。既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又能舒肝解郁,行气燥湿。故凡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头痛,呕吐涎沫;肝胃不和之胁痛、呕吐、吞酸;以及寒湿脚气等证,均常应用。

吴茱萸为厥阴肝经之主药,性虽大热,但在肝经郁火、胃气上逆的情况下,亦可与苦寒泻火之黄连配伍和引经,反佐的作用。本品辛热燥烈,能伤血动火,故血虚有火者不宜服。

1.据化学分析吴茱萸含挥发油约0.4%以上,主要为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烯等。又含生物碱,主要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

2.据药理研究

(1)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2)有利尿作用,服后尿量增加30%。

(3)有镇痛作用。

3.据抗菌试验吴茱萸对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煎煮过浓则失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有抗病毒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对蛔虫、水蛭有显著的杀灭作用。

4.据现代临床本品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囊炎,高血压,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不孕症等。

临床应用

  1、胃痛吐酸:胃寒疼痛,吞酸,呕吐,胸满等症,可甩吴茱萸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常配合生姜,半夏,高良姜、藿香,砂仁等同用。如肝气郁而化热,肝热犯胃而吐酸、胃痛者,因本品有疏肝作用,可配黄连(黄连用量要大于吴萸五倍)同用(名左金丸)

  2、脾肾虚泄:牌肾虚寒引起的泄泻,主要表现为天将黎明时,腹中响鸣、疼痛,立即上厕泻肚,或伴有腰酸腿冷,腹部喜暖等。吴茱萸辛温入肾,能散下腹部寒气,常配合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四神丸方)等同用。以这四味药为主,再适当配合一些应证药物即可,确有效果。

  3、疝痛:因肝肾寒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等,可以吴茱萸配乌药,青皮,川楝子,桔核,小茴香,肉桂,荔枝核等同用。

  4、痛经:子宫寒冷而致月经衍期,血少而黑,经行腹痛,可以吴茱萸配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小茴香,牛膝,熟地,肉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吴茱萸中药疗疾外用七法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呕,既可内服,亦可外用治疗多种疾病。

  胃肠病:吴茱萸研末加醋,凡士林少许,调成软膏,敷于中脘、神阙穴,治疗胃痛、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湿疹:吴茱萸30克,黄连15克,共研末涂敷患处,每日一次,治疗湿疹,效果显著。

  口腔病:以陈醋调吴茱萸粉末敷涌泉穴,每天换药一次,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确切。

  高血压:吴茱萸粉30克,醋调敷涌泉穴,一日一次。

  阳痿早泄:吴茱萸末外敷神阙穴,每日一次,治疗阳痿早泄。

  慢性前列腺炎:吴茱萸研末,酒醋各半调糊,外敷中极、会阴有较好的疗效。

  癫痫:吴茱萸末调糊贴敷肝俞、神阙穴,可减少和减轻癫痫发作。

连锁门店需求点:口碑及消费者的重复消费取决于专业力

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水平的提升,更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门店连锁间的会员制、促销手段、价格战已无明显差异化的今天,赢取客户最终取决于销售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

增加客户重复消费率一定要学习的

药店红宝书致力于药店人员专业提升

药店红宝书

专注门店精英成长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gm/10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