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6.html
大家好,我是打算说点严肃事情的苏一。
人大0分事件已经发酵好几天了,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老苏给你们复盘一下。
3月28日
部分考试结束较早的考生考完后在群中分享题目,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并向人大举报
4月7日
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了年法律硕士招考复试成绩,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其中不乏多名初试高分考生,还有三战考生
4月10日
官方给出对于此事件的回应,一切尘埃落定
对于这件事,目前有几种主流的观点:
1.这些考生可能也只是希望交流下经验,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
再者说,这些复试题目能不能认定为国家秘密?
启用前属于国家机密,那启用后还是吗?
希望有更完善的规则和制度,让撑伞的人不必淋雨。
2.法学生是应有规则意识,但举报者是否可以基于他人的善意,而善意提醒他人?
而不是作为潜在的利益既得者,去过河拆桥。
3.人大的处置没有人性,这可能导致举报的乱用,事实上,现在的社会举报就是被乱用。
4.那些分享经验的人不遵守规则,自己不注意说话,祸从口出,应该自己承担苦果。
有的朋友可能想问,老苏,你怎么看?
不好意思,我戴上我的轻韧β钛防蓝光近视镜用熬了几天夜的肿泡眼看!
我不想发表任何观点,因为我们很难从绝对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事情,考试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就有漏洞。
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
但是即便一些规定不合理,在修订之前,我们还是要继续执行,因为那是唯一保证“相对公平”的规则。
别急着走,老苏不会让你空着手回去,接下来上道硬菜。
其实从人大这件事,可以看出考研的4个趋势。
1.内卷常态化带来的问题
内卷带来恶性竞争。跟你一起赛跑的人那么多,如果有些人能在半路就被淘汰,岂不妙哉?
复试题目基本都是从题库抽的,阅后作废,所以如果不重复,根本没有因泄题而获利的人,也没有导致实质不公平,倒是有人会利用规则,用举报去干掉竞争对手。
别给我谈什么对他人怀有善意,在前面路变窄的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2.择校重要性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大家可能都听烦了,然而在实际择校的时候很少有学生将精力放在择校上,完全没有高考择校时那样的认真,
因为在考研学生群体中很自然地将目标院校划分为:双一流高校和双非高校,
至于目标院校的历年复试线,每年高校的招录比,目标院校的专业水平、复试参考书目、往年是否有不公平情况出现等这些方面很少了解,
可最后因为自己的择校有问题,导致自己复习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自己无缘读研。
3.高校规定越来越严格
人大说,哪怕录取,都要再重新审查规则。
这也符合常识,一件事情参与人少的时候可以不施加制度约束,走的人多了,便也开始有了规则。
以后的规定只会更严格,那些以往阳光照不到的灰色地带都会被揪出来,钻空子更难咯。
比如湖南工业大学发公告称,确认了要参加复试但是实际没到场的人要被记入失信名单。海王要旱死了。
4.选专业比好好复习更重要
专业选不好,调剂都难搞。
你说你实力强,去冲一个热门专业,哦吼,结果神仙打架遍地高分;
去调剂嘛,今年调剂新政策试水,除了本专业,其他陌生专业都能调剂?!
老师们真是费尽心思想让大家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啊!
人多啊,内卷啊,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你看就业民生,就是一个世界性大难题。
很多同学把经验贴删了,民间群也解散了,人人自危,何谈善意。大家都,管好自己吧。
看完记得给老苏“点赞+在看”哟,你们的点赞和在看是老苏持续更新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