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专题

11月3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情况和即将上线运行的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总经理王珩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林文学主持发布会。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开展的司法大数据研究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要求“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号角。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新要求,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大数据工作以及智慧法院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分重视司法大数据的汇集、管理、研究和应用工作。按照周强院长“充分利用审判大数据,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促进科学决策”的要求,以“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简称“大数据平台”),成立了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以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是年11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研究决定、组建的以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为主导,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新浪公司和华宇公司参股的现代企业制研究机构。年7月31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正式定名。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的发展使命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司法大数据管理者、研究者和服务者,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其定位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智慧法院研究中心。论证设计智慧法院发展规划和总体方案,评估智慧法院总体建设进程和建设效果,为全国智慧政务、智慧司法建设提供顶层咨询服务。

二是司法大数据分析中心。推进司法大数据资源的汇聚、管理,以及与国家信息资源的融合运用,提供多样化司法数据分析服务。

三是司法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推进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知识发现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法院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助力法院信息化系统创新发展。

四是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针对新时期社会治理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从司法大数据视角开展专题研究,有效支持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与体系形成和精准化社会治理能力形成。

五是经济社会司法大数据服务中心。推进司法信息成为国家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预警和风险防控、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司法大数据服务。

六是法院信息化集成评估中心。组织开展法院信息化系统的集成、测试和评估工作,确保法院信息化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七是司法信息安全中心。提供司法信息化领域的信息安全咨询和测评服务,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

八是司法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心。为法院信息化业务培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提供全方位支持。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在智慧法院总体设计、人工智能应用、涉诉信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评估等诸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次发布会上介绍的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成果,就是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为主体,联合各方力量形成的。通过一系列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之源——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

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法院从年起开始建设针对审判执行数据的司法大数据平台,每5分钟自动汇聚全国个法院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历经全国法院全覆盖、案件数据全覆盖、统计信息全覆盖三个递进阶段,建成了涵盖数据管理、共享交换、数据服务三大功能,具有实时自动、一数一案、协同共享、动态交换、无缝交联和深度应用等特征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司法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汇聚1.3亿件案件信息和相关司法人事、司法研究、司法政务、信息化管理、外部数据等信息资源,成为全球最大的司法信息资源库。

现在屏幕上显示的就是正在为全国31个高院和兵团法院提供服务的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全国四级法院每天大约产生7至8万件案件数据,每5分钟实时自动地汇聚到平台。地图上的航行线形象展示了各地法院案件数据的动态汇聚过程。

全国法院案件数据的实时汇聚,联通了各地和各级法院之间的“数据孤岛”。依托这一平台,全国法院每天新收案件、已结案件一目了然,这些案件数据都能够追溯到具体案件详情,包括审理阶段、收案和立案信息、当事人、诉讼费及承担情况、案件审理情况等详细内容。基于实时数据汇聚的收结存分析服务,可以很方便地实时获得全国各级法院收案情况,例如,今年1至11月全国基层法院中收案量第一的是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收案总量13万件,中级法院中收案量排名第一的是广东深圳中院,收案总量为3.9万件。基于这些案件信息,可按月、按年自动生成全国法院的审判态势分析报告。

自年6月以来,最高法院审管办每季度两份全国法院和最高法院《审判态势分析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均源于该平台,大幅提升了审判态势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丰富性,赢得了一致肯定。年,人民法院基于该平台面向全国多个法院全自动生成47万张报表,超过万统计数字和1亿个案件信息项,并且自动建立了法院、报表、案件的三级关联印证机制,创造了司法统计历史上报表数量最多、一次性服务单位最多、生成速度最快等“三个之最”,实现了司法统计由传统人工方式向全自动生成模式的革命性跨越。基于这些数据资源,可常态化开展一系列社会重大关切案件的监控和监管。通过司法人事数据和案件数据的关联融合,已经建立了“人与案、事与人”相关联的人事绩效管理体系,为发挥绩效评估在法官员额制改革效果分析、审判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了必要支撑。也正是这个平台,为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持。以前,开展一项专题实证研究,需要全国各地到处调研,收集不同地区的案件数据,有的还需要发放大量调研表进行统计,一项专题实证分析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基于自动汇聚的司法大数据资源,几分钟就可以自动生成一份数据报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4-5份深度专题研究报告,多项专题成果摘要上报党和政府决策部门。

二、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之本——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服务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情况,已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晴雨表”、“风向标”。婚姻纠纷、抚养纠纷、赡养纠纷、邻里纠纷等民事案件能够客观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情况,买卖合同纠纷、贸易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商事案件能够客观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相关情况,暴力犯罪、两抢一盗、金融诈骗、拐卖妇女儿童、黄赌毒等刑事案件也客观反映了社会治安相关情况,等等。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多样化司法数据资源的高速处理,可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有效支持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有效支持优化完善社会治理架构和模式,提高公共决策能力。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以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为主线,以数据资源共享为纽带,广泛协作全国法院、研究机构、公司企业等研究力量,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形成各类专题研究成果余项。

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针对离婚纠纷、电信网络诈骗、信用卡诈骗、危险驾驶、未成年人犯罪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开展专题分析,对案件高发地域、犯罪手段、犯罪规律等案件特点进行揭示,为社会大众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提供有效参考。

例如,《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专题研究表明,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较年同比上升51.47%。国内作案高发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境外作案高发地多集中在亚洲,其中,以东南亚国家居多。案件当事人年龄多集中在20岁至34岁。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48.59%的案件为电信诈骗,59.47%的案件为网络诈骗。其中,8.06%的案件涉及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诈骗方式上,通过发布虚假广告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占比为42.73%,通过冒充熟人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占比为29.52%。在网络诈骗案件中,通过提供中奖号码或其他增加中奖几率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为47.71%,通过聊天软件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为33.62%。在此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范意识。

在《未成年人犯罪》专题研究中,通过分析年至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罪名多集中在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62.63%的案件被告人为初中生。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家庭多存在各种不同因素,留守家庭、离异家庭、流动式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出现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排名前五。上述这些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专题成果,已有8份通过最高人民法院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dz/1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