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在正式决定写这篇经验贴之前,我曾有过数度的摇摆和纠结,因为虽然成功上岸,但是分数并不突出,不确定自己的分享是否有价值,但回想起一年之前求助无门、一团乱麻的自己,在选择了人权法这个往年较为冷门、报考信息量极少的专业时,迫切希望能得到哪怕一点经验分享的心情,于是决定把自己的整个备考经历记录下来,即便在技术性方面对大家的帮助可能不大,但希望能给报考这个方向的同学减少一些未知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先说说我的个人情况,本人本科就读于法大,但成绩并不突出,一直在中游的位置徘徊,因此法学基础较为一般,英语也属于勉强通过六级的水平。相较于各位高分选手的系统复习方法,我能提供给大家的所谓“经验”方面的硬干货并不多。一方面,我并不习惯使用太多功能复杂的工具辅助学习(仅为个人习惯,据很多人分享法综使用Anki词卡进行记忆的效果不错),也并不倾向于整理出一份独立于课本和和已有资料的笔记;另一方面,我的复习安排不是那么从容,可以说是一边复习一边又在不断调整节奏和计划。但即便优秀的经验贴层出不穷,结合自身经验,我仍然建议大家在综合分析各类学习方法和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一份贴合自身情况的复习计划。比如在法大,大部分同学会选择“一年两考”的策略,因为法考复习实际上是对法学基础知识的一个系统性梳理的过程,对考研有益无害,即便最终考研结果不理想,从现实角度出发,通过法考无论在考研调剂还是就业的过程中,都不至于陷入被动,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弃法考保考研,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法学硕士和法考在考察的内容和方向上实际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而我个人的法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为一般,一年拿下两个较为重要的考试对我来说比较吃力;其次,从复习计划上来说,依照往年的经验,由于疫情原因,法考的时间往往会一再拖延,复习计划可能会频繁变动,备考节奏难以把握;最后是我的心态调适能力较差,考虑到如果没有通过法考,会对我的考研信心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于是综合以上原因,我决定暂时搁置法考。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能够“一年两考”当然最好,但如果和我情况相似,也请同学们大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规划,切勿人云亦云。至于我是如何进行复习规划的,会在下文具体展开。二、准备阶段1、专业选择选择人权法这个方向,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第一次接触到人权法的相关知识是在大三上学期偶然选修的国际课上,在课后和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后我初步产生了将人权法作为考研方向的想法,随后又选修了几门人权研究院的老师开设的课程,更加坚定了这一意愿。在正式确定考研方向之前,大家最好尽可能多地去多方面了解人权法这个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避免在正式学习之后才发现和想象的学习内容有出入,如果学校有开设相关课程的,可以像我前期一样,选择一些课程旁听,课后和老师多进行交流,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动向;如果没有的,也可以翻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对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和把握即可。虽然有不少考研机构在进行考情分析的时候会把包括人权法在内的部分冷门专业列为容易考取且性价比高的选择,但我仍然建议大家在选择这个方向的时候多一些理性,一方面需要问问自己,对这个学科的热情是否可以支撑自己完成研究生三年的学业,我个人始终坚信,兴趣不一定能带你达到想要达到的高度,但一定能带你走得很远;另一方面,所谓的“难度低”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权法的上岸难度低于民商法、刑法等大热科目毋庸置疑,但就人权法本身的情况来说,尽管近几年都留有调剂缺额,但在今年已经意外地出现了复试人数大于拟招生人数的情况,和水涨船高的考研人数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接下去如何发展还未可知,并且人权法近年来的统考拟招生人数一直为个位数,因此,单纯因为报考难度相对较低而选择人权法的同学也应当考量好这个风险。此外,选择较为冷门的专业作为考研方向也要综合考虑调剂难度、就业情况、学科前景、深造可能等多重因素,毕竟考研是为了个人发展服务,而非人生发展的最终目标。尽管此前人权法一直属于小众领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