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力达颗粒增加棕色脂肪,调节糖脂代谢防治

3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大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吸引了近20位两院院士、众多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大会,共襄盛举。

在中医络病理论中,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类疾病被归为络病,糖尿病即是包含其中的临床重大疾病之一。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疾病负担使其成为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本次国际络病学大会的主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医院宁光教授以“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为题,从糖尿病流行病学出发,系统介绍了中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给临床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

发病率每年增加2%,我国糖尿病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报告开篇,宁光院士结合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对我国糖尿病防治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近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总体的上升趋势并未改变,根据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中国慢性病以及危险因素监测研究数据,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9%[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值≥mg/dl,75g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mg/d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分析我国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发现,中国糖尿病发病较美国更为复杂,与经济发展明显相关的生活方式巨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流行的三大主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如何在源头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是值得临床思考的重要问题。

临床最常用降糖药二甲双胍,提取自草药

面对如此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临床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核心“武器”。在报告中,宁光院士紧贴主题,从临床最常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的研发历程引入了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主题。

宁光院士介绍,二甲双胍的问世事实上源自于一种欧洲的草药——山羊豆,在畜牧业中用于动物催乳。19世纪时,人们注意到山羊豆具有很强的毒性,牲畜吃后甚至有可能会致死。后续科学家发现山羊豆中富含胍类物质,其中的山羊豆碱,又称异戊烯胍,是导致动物死亡的“主角”,因其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年,从山羊豆中提纯的二甲双胍被用于糖尿病治疗,但由于乳酸增加等不良反应严重,同年胰岛素被研发上市,二甲双胍的作用未受到重视。

随后,年,一种多亚甲基双胍物质(Flumamine)被合成,最初被用于治疗疟疾,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血糖,因此也被认为这一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同样因不良反应未被大量使用。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才被真正认识;年,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在欧洲正式上市,开启其新的征程。

宁光院士感言,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从一种草药起始,逐渐成长为临床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这无疑也印证了一点,即我国的草药或者中医药应该是我们研发新药非常巨大的宝库,值得大家重视。

津力达颗粒可将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减轻体重,改善糖脂代谢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宁光院士整体回顾了我国研究者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专利中药津力达颗粒的相关循证研究。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需要从“脾”论治,其主要的核心观点为:糖尿病即中医所谓的“消渴病”,发病之本为脾气亏虚运化不足而引起的水谷精微在输布和利用中的紊乱和不平衡状态,其中“脾”为病变的始动与核心,主要治则应为“补益络气、健脾运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津力达颗粒的组方诞生,由人参、苍术、佩兰、仙灵脾、荔枝核、苦参、黄连、黄精、麦冬、葛根、丹参等组成。

对于津力达颗粒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医院研究团队也开展了部分基础研究工作。之所以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xz/9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