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日前揭晓,人大出版社22种图书入选“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种,二等奖6种,三等奖13种,成果普及奖1种。
《法学方法论》、《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荣获一等奖,《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公益征收法研究》、《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中国市民环境关心与行为的实证研究》荣获二等奖。其中法学类一共颁发了三个一等奖,我社占居两席。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年)》精神,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和《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规定,近日,经组织专家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通过,共评选产生获奖成果项,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成果普及奖11项。一等奖《法学方法论》
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法学方法论是归纳法律适用方法一般规律的学问。在古希腊语境下,方法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义,其哲学意义在于,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目的和手段是不可分割的,司法的目的是要实现法律的正义,而离开了方法,司法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法学方法论就是要在全面考察裁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法官已经采用的方法和可能采用的方法加以抽象总结和系统化,提炼出一套具有规律性且能为广大裁判者所掌握和运用的操作技艺,进而促进方法指引下裁判结论的可预期性。《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作者基于“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的解释理念,站在客观解释论的立场,就刑法分则解释中的若干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富有新意的结论;这些问题是:解释原理与解释方法、分则与总则、“……的”与“处……”、防止漏洞与减少对立、避免矛盾与保持协调、保护法益与违法要件、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主观的超过要素与客观的超过要素、单一行为与复数行为、“非法”与“违反”、表述顺序与行为结构、抽象的升格条件与具体的升格条件、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并列与包容、用语的统一性与用语的相对性、普通用语的规范化与规范用语的普通化。二等奖《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
张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本书试图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系统刻画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轨迹,立论背景宽广厚重,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互照应,熔大胆假设与缜密论证于一炉,对长期困扰经济金融学术界的诸多难题与悖论给出全新理论解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模型与假说,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制度分析框架。相关命题与结论已经部分地经受了现实金融改革实践的检验,对进一步诠释从今往后的金融改革过程亦具重要参考价值。本书是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学者系统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结构与变迁问题为数不多的早期学术著作之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郑超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本书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出发,首先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结构与效率,接着介绍了中那个国经济波动的需求驱动力与国际耦合性,并且介绍了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一个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模型,最后是对前述理论的应用与总结,即对中国--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作了分析,并针对后危机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提出自己的建议。《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张康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本书是服务行政理论的导言性作品,提出了通过价值理性的复归重建公共行政模式的新构想。全书基于现代官僚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线索,对公共行政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反思,分析了近代以来的理性分化及其在社会建构中的表现。作者认为,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在其后的发展中分化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而在社会建构中出现了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排斥。在一切基于工具理性的社会建构中,官僚制是最为典型的范例。然而,在官僚制理论中却包含着深刻的逻辑悖论。本书在对官僚制以及批评和矫正官僚制的各种理论的反思中,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建构的建言,并由此逻辑地导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陈兴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采用学术史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体系性梳理的一部学术专著,分为十个专题进行研究,是作者正在从事的刑法知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征收法研究》房绍坤、王洪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本书以我国宪法和物权法的规定为切入点,系统地对公益征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完整的征收制度理论框架体系,取得了较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构建了我国公益征收的法理体系和法制框架,对完善我国相关理论和立法、解决征收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中国市民环境关心与行为的实证研究》洪大用、肖晨阳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本书从公众态度与行为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基础。基于年中国CGSS调查数据,作者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公众环境关心与行为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其理论与应用价值。三等奖《文化与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欧阳谦著《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总体观》张文喜著《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王子今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丁关良著《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郭庆旺著《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李永友著《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研究》杨蕙馨著《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契机、路径与政策》杨瑞龙著《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版)》陈卫东著《国家调整农民工社会政策研究》潘泽泉著《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教育部科技委“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战略研究课题组著《中国金融市场统计与评估》蒋萍著《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建模研究》史代敏著成果普及奖《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黄卫平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