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专业初试招生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专业介绍
经济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学2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中国经济”全英文硕士班、理论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等8个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世界经济学”;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在年、年、年和年四轮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名列全国第一。年,在经国务院批准下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理论经济学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经济学院拥有目前国内最为完整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经济学专家团队,引领国内学术前沿,为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形成了特点鲜明、结构完善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牢牢地确立了国内最重要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在新时期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机关、国际国内院校、全球顶尖企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工作者。
2、招生数据
2.1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综合
2.2考试参考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3复试分数线
总分:
3、经验分享
(1)英语
背单词,用的是张剑黄皮书附赠的单词书,用词根背书,效果很好。分为30个单元,当时采用艾滨浩斯遗忘规律来背,第1,2,4,7,15天重复第一天背的单词,这种方法很有效,44天便可以把30个单元的单词背5遍,只不过中间一段时间非常痛苦,坚持住后面就非常轻松了。顺便唠叨一句,单词在前期非常重要,决定着你的阅读水平,不要想着到后面还在背单词,那时候就没有时间了。
(2)政治
重在理解,很多东西理解了以后背起来就很轻松了,需要强化的地方就翻开书背一背。后期《肖八》买来练了练选择题,后面的大题我基本上没怎么看。押题资料我大概背了4遍吧,感觉比教材好背一些,有些需要强化的地方就回去看书。这个时候做选择题我一般错14、15分左右,运气可能会到8分,选择题的每道题,每个选项我会要求自己弄懂选与不选的原因,模糊的知识点用本一条一条记录下来,多翻书去看书上原文原段。到了12月份,我做了卢欣五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的选择题,大题一般就理了理思路,没仔细答。只完整做过2套题的样子。因为前期基础比较好,所以考试的时候也没什么压力。
另外还有一点,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
(3)数学
数学:从分数上将,考研能不能拉开差距就看它了。数学考试题量大,主要考的是你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大家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追求解难题在这种考试里是没意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用的同济第五版的课本进行复习,基本定理要搞懂,例题要一个一个验算,课后题每个都要保证作对。数学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进行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大量做题,选择习题册最重要的是要贴近考试难度,太难的是没有意义的。我比较喜欢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习题册难度是我做过的最贴近考试难度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始模拟,这两年这类习题册逐渐多起来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关键是要完全模拟考试,找两个半小时进行模考,合理分配时间。
数学我可以说没有底子,做练习题时写的工整一些,方便找错误,注意标记不会做的和会的做错了的,第一遍特别慢,买了题没做,之前听说太难了就没做。后来还买了陈剑的数学高分指南,做了一遍,后期就是真题和模拟题成套的训练了,注意分析错题。核心笔记被大多数人推荐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尽管它是4年的,难度适中偏难,题买了没使用,挺遗憾,陈剑的高分指南难度适中偏简单。数学也是一门性价比比较高的科目,一本书刷三遍以上的价值大于三本书每本刷一遍,买书不要贪多。
(4)专业课
初期把高鸿业的宏微观两本书看完,大概时间应该在两个月左右。然后就开始看尼克尔森的微观,这本书应该是考经济学的学生遇到的第一座大山,难度介于中高级微观之间,数理证明的内容篇多,不过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要看,对于自己费劲都看不懂的部分,其实可以直接忽略。目标是应该掌握核心的内容,对于核心内容的把握应该来自于你看高老师的书,当你对微观有个整体的认知这个就不难甄别,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一般均衡等等,尼的书更多是用数理来证明这些理论。核心内容务必要掌握,像包络定理这种就不是重点,理解即可。还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就是从真题出发,从考察的题目来反推要考察的知识点,这个难免有取巧之嫌,但是一些常考点的总结还是很有价值的。至于看书的时候,看一章书,配合做课后题,可以专门整理在一个习题本上,做好自己的批注,不会的题目可以再单独整理出来。微观结束就可以开始看宏观了,曼昆的书浅显易懂,例子较多就比较让人能读下去,学习方法与上面类似。
等第二遍微观和宏观看的差不多以后,真题就可以上手了,真题的最大价值在于去分析,去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不要放在最后面才去做,应该是早做早整理,对着真题的内容去查阅书本对应的章节。就算真题里有自己不会的,也不要气馁,调整好心态,做题的能力时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而提高的。即使短期内还没有很清晰的解题思路,可以先尝试模仿答案的解题思路。
政经部分的话,跟好程恩富的政经习题集,建议多刷几遍,保证每一章的课后题都能扎实做出来。然后就是要着手背诵了,资本主义部分是背诵重点,社会主义部分其实和政治考试有关联,可以把这个放在整治中去复习。
本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