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同学们加深对公共政策理论模型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学生讲+老师、学生评”教学活动,同学们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就“公共政策理论模型”展开演讲和讨论。
毛寿龙教授与全体级MPA定期班学生合影
年11月30日,毛寿龙教授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有关“公共政策理论模型”的专题讨论。四位同学围绕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论模型进行演讲展示及课堂讨论。
薛奕琳同学介绍博弈理论模型
首先,薛奕琳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多种理论模型,并着重对其中的博弈理论模型进行了介绍。结合电影《敦刻尔克》,她用博弈理论模型对其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她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是在首相与军方制定的详细、可靠的撤退计划、民众的鼎力支持、英国皇家空军的英勇奋战以及敦刻尔克海滩开阔的地理位置等多方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取得的。
实际上,博弈理论就是解释理性的人在竞争状态下考虑对手所有选择的基础后,做出自己最理性的选择。这一模型为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思路,特别是在冲突情境下,这一模型能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
田恒秀同学认为,薛奕琳将公共政策理论模型与博弈论相结合进行讨论,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李筱倩同学分享对模型的认识
李筱倩同学分享了她对于模型的认识。她认为模型体现了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人们理解公共政策、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模型不是竞争性的,是多种因素的混合产物。她结合历史问题,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实施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这一问题,通过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符合利益集团模型,他平衡了秦始皇(集权政权)、各皇子(享受体现其地位的待遇)、众功臣(需要奖励作为努力作战的回报)三方利益集团间的不同需求。王绾提出的分封制符合渐进主义模型,他认为政策应该是在过去政策基础上的补充和修正。郡县制需要巨大的投入,但秦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以支撑实施郡县制。政策实施的巨大投入以及政策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其趋于保守的分封制。
高雪松同学作为点评者,认为每个模型都在追求自身最大的解释力,有的时候是相互矛盾的。模型之间是存在竞争性的。薛奕琳认为,还可以用精英理论模型和综合决策模型来分析,运用多种分析模型,综合分析综合决策。
王安达同学解析集团理论模型
王安达同学以电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为例,解析了集团理论模型。俄罗斯“中心”与英国“圆场”两大特工组织明争暗斗,“圆场”特工在执行任务中被害,高层震怒,“圆场”展开锄奸行动。集团理论认为政策是集团间利益平衡的结果。王安达同学结合电影,通过集团理论的七大要素与政府的四项决策任务探讨了如何保持决策体系平衡。他认为集团理论模型夸大了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低估政府官员在决策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观念和政策对政策的影响作用。实际上,现实中很多利益难以通过团体间的冲突实现。
方程同学作为点评者,认为每一个政策都是不同团体间妥协、平衡的产物,虽然公共政策反应了占多数的集团的利益,但公共权力的制定要合法合理。
方程同学对公众政策的两个模型进行分析
方程同学以《大国不能不识数》为题,对公众政策的两个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福特平托车公案这一案例,说明传统模型分析(理性与公平)中,决策追求的最优解是收益的最高性,即对各种方案及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排序选择最优方案。但在如福特平托车公案中,或者癌症研究、艾滋病研究中,都需要关于生命价值的计算来为政策决定提供依据,但生命的价值如何计算一直是公共政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美国制宪会议中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大妥协”及南北方黑人与税收政策间的“五分之三”妥协为例,分析了团体理论模型。他认为,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制约这种平衡的力量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相关影响。
方程同学认为,不同的公共政策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研究途径,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及思考和预测公共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方程同学的分享,王安达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王安达同学认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是不同的,把公共政策目标视同于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这种看法是存在问题的。在公共部门和政府机构中,目标多元化的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公共政策的目标不是绝对的,这与企业存在极大的不同。
毛寿龙教授点评总结
对于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和分享,同学们畅所欲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有同学提出,根据不用的情景,要适用不同的理论模型,不能单一而论;也有同学提出,对于公共政策,我们不只是要用模型分析政策,也要用模型来思考怎样制定政策;还有同学表示今天的案例分析为自己以后的知识分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毛寿龙教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他说:理论模型一定符合事实的、是有灵性的。将没有生气的现象,用模型进行分析,现象就有了灵性,不再是冷冰冰的,生动形象了起来。政策科学是民主的科学。而民主的政策科学是关心每一个人的生活的。
大家在分享中提到了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博弈论、集团理论模型,这些理论都提到了平衡的问题。
我们要从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政策议题的变化来研究公共政策,从某个点,提炼出政策模型,进行分析。公共政策中有很多议题,议题一般是有争议的,没有结论的,并且总是变化的。比如说目前北京的议题,就是外来人口及幼儿园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议题,形成有关议题的理论模型。比如说美国的反性骚扰议题,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讨论和研究,最后就形成了一种理论、学说,进行立法,成为一个具有普遍强制性的政策。
毛教授最后强调,理论模型不仅从现实观察中来,也要不断的看书、看文献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要通过过去认识的东西,将其理论化、概念化,形成新的东西。我们不仅要从事实的角度,从事实中寻找理论模型的核心内容,也要从逻辑本身的角度以及价值观中,寻找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只是一个工具,任何理论模型都有局限性,他们之间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我们一定要做到可以熟练运用一个理论,熟悉三个理论,了解很多理论。
毛寿龙教授与当天课堂发言及记录的同学合影留念
历史文章链接
消息速递|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与市场”研讨课简报消息速递|中国人民大学级MPA定期班开展“政策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课堂研讨消息速递|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专业课政府经济学开展“政府经济学基本研究专题”课堂研讨编辑:曾桢
人大公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