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8744654.html
年,我顺利申请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院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这期间我经历了是否考博、确立学校、联系导师以及正式复习将近半年多的心路历程。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走过了许多弯路。写出来,希望能对后来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启发。
首先,确立读博。做出这个决定,我其实花费了不少时间。为此,先简单介绍一下,硕士期间,我就读于另一所文科学校,全国文学院排名前三。研究生导师是圈内比较有名气的学术大咖。但是我当时比较迷茫,再加上和硕士导师的知识结构、研究内容相差较大,无论文发表经历,学术能力不算好。所以,我一开始确定不读博。秋招时参加了公务员、教师的招聘,还去了一所初中、一个报社去实习。我那时候投了十多分简历,收到面试通知的约有一半,大部分都是中小学校,也有一两个是事业单位。最终真正拿到offer的只有一个,某一线城市郊区老师(有杭州、深圳两所学校需要异地面试,我当时就没有去)。这一波面试过程有点折腾,我对求职结果也不是很满意。但我发现,自己最擅长教师职业的面试,去当教师更适合我,也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所以,如果能当中小学老师,那为什么不能是大学老师呢?出于“当大学老师”的朴素想法,我决定申请博士。
因此,大家在确立读博之前,如果感到迷茫,也不妨参加实习、找找工作,了解现如今真实的就业行情。多参加一些面试,多接受社会的捶打,更能确立自己的位置。从而更清晰地做出读博的决定。这一过程,尽可能较早完成,为自己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其次,确立院校、选导师的阶段。我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学校的名气、延毕率。二、导师的人品、学术能力。研三上学期,我主要考虑了三所学校,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我联系的导师是电影学相关的,盲投,未收到回复。对这所学校我不作评论,因为听说之前也有考上的。所以我就在人大和华东师范大学之间做选择。当时很中意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是目前十分活跃的青年学者,据说人品也佳。但是我听了几次人大现当代老师的课,感觉很投缘,就果断确立了报考人民大学。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人大现当代文学专业算是文学院几个专业中的“清流”。诸位老师都很谦卑,各有各的学术特点,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第一流的学者。
确立院校,和选择导师有着必然的联系。博士阶段,写小论文,大论文,都离不开导师的辅导。因此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导师,是十分重要的。到了这一步,翻看阅读感兴趣导师的著作、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人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导师的情况很清楚透明。现代文学其实也就30年,最重头的是鲁迅研究。到了40年代,姚老师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