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泡泡基地的第2份快乐,名字叫“努力”。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能有多拖延,就像我无法想象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距离人大正式出拟录取通知整整一月了。那晚去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做考研经验分享,紧赶慢赶竟也发现自己啰嗦了长达四十分钟。真想将这一年摸爬滚打出的小小经验尽数说清啊,那些看到这篇文字的、我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已经在考研路上摸索的或是打算走上考研之路的朋友们,真希望你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呀。
有两句“温馨提示”必须说在前面
这是一份经验分享,但也只是一份经验分享。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甚至是学习时间都大有不同,本经验贴仅供参考,切忌生搬硬套。
人人都说考研难,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既然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考研,那就不必担心害怕而焦虑不前,任何一种选择都有风险,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转化这种风险。
这里是全文目录(最希望你都读完)
Part1考研原因
Part2择校指南
Part3备考初试
Part4备考复试
Part5一些叮咛
01
考研原因:我为何选择考研?
大学遗憾:想给“学生”身份一个交代。
大三上的寒假,仿佛大家一瞬间都长大了,开始谈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我也忍不住回望自己的大学,却发现在“学习”上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没有拔尖成绩,没有科研项目,没有发表论文……你可能会告诉我“学习”并非大学的全部,但当我从能拿“特等奖学金”到只能拿个“二等”再到直接错失奖学金时,我不免自我怀疑与悲伤难过,我很难去接受我的大学走了一个下坡路。于是我想给“学生”身份一个交代,用一年的时间去做好“学习”这一件事。
就业规划:读研/工作,都只是一种选择。
说来也是奇妙,从最开始我就规划着以后要去读研,却将大学一半以上的时间交付给了社团和学生工作。倘若你问我会不会后悔?如果没考上,可能还真有一点。可是人生充满着意外和惊喜,每一段经历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我依旧想坚持最初的规划去准备考研,但也无数次告诉自己,考得上、考不上都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有很多种选择,考研只是其中一种,请带着一颗平常心!
02
择校指南:我是如何择校的?
大部分人都逃不过择校的苦恼,好学校怕考不上,差学校又不想上。回想整个考研历程,择校真的最最最折磨我的一个步骤。从三月到七月,我曾换过三个目标院校才最终敲定报考人大。那时候并没有人告诉我要怎么综合考量判断出心仪的院校,当然也可能是人太菜,顾虑因素太多,不敢直接认准人大。但我回过头来发现,择校也是有迹可循的。现在都快六月啦,还没定下报考院校的朋友们要抓点紧,以下是我个人的择校思路,希望能给你们一点点启发。
择校思路
地区(北京)专业(图情档、学硕)学校
首先,我将地区放在第一位,因为我始终相信一个好的城市能带给人许多无形的资产,于是我将地区锁定在“北京”,那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其次,专业上我没有非“档案学”不考的坚定,也没有大跨专业报考的兴趣,更没有备考数学、逻辑的勇气,于是我将专业锁定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且是“学术型硕士”。最后,根据各项报考数据,综合判断出目标院校。
打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点击“硕士目录”板块,将地区限定在“北京”,门类类别为“管理学”,学科类别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不做选择,可查询出北京地区所有招收图情档学硕的学校名单。
信息收集:考研是一场信息战
可能是学习信息分析专业知识的缘故,让人总想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我同前来咨询报考的学妹说:我不想盲目鼓动你们去报考人大,我希望你们是明确了报考的原因,做好了信息搜集并进行了充分比较之后,才勇敢地认准了它。以下四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做好信息搜集噢!
Step1: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了解招生单位、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等信息。
招生单位:按之前提到的筛选条件,可以看到北京招收图情档学硕的学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以“中国人民大学”举例,点击可查阅上一年的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招生人数、考试范围、学制等,一般变动不大,人大信管学硕只读两年。
以“信息分析”专业举例,点击“考试范围”可知悉具体的考试科目和要求。
在第一步,你可以分学校建立文件夹,将搜集而来的信息分门别类;也可以整理到Word文档或Excel表格,方便自己进行比较。经过这一步,你其实可以初步筛选出感兴趣的院校了,例如我当时中意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截图证明我做了这项工作!
Step2:前往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具体招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