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基本情况
笔者本科是人大,所以属于考本校,专业是行政管理,但是副修了金融学第二学位,所以其实也没有任何的跨考成分在。之所以选择人大北京的财金,自然是因为它考呀(手动捂脸)。笔者数学较为一般,所以直接就排除了清北复交,所以也就只能是人大,并且北京的资源相较于苏州还是要好点,选择财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初试成绩政治70+,英语80+,经济类联考,所以这三科我都是属于平均水平,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专业课却考出了的最高分。我也蛮意外的,因为当时考完觉得就答得很一般,而且今年的题又和往年的风格有蛮大的变化的。所以我主要介绍专业课的内容,其它的也简单讲讲。
二、各科目备考经验
No.1
专业课()
一、复习用书
黄达《金融学》,罗斯《公司理财》(第九版和第十一版),师兄师姐帮全套序列资料。
二、时间安排
1.12月-3月:初步适应期
因为我是一个风险厌恶的人,所以我会把对手想象得很强大,这就逼迫我督促自己抓紧学,所以大概我从18年12月份就开始看黄达那本厚厚的书,但其实也没有必要像我这么早,但是3月份肯定得开始看第一遍了,因为第一遍必须细看,理解透,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比如这本书分成货币篇,利率篇,金融市场和机构篇,国际金融篇,金融发展与监管篇,各篇都包括什么。理解绝不是钻牛角尖,这个其实是跨专考研最难的地方,因为本专业的完全知道哪些是重点掌握的,但是跨专的就比较迷茫,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就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现象。这是跨专业的同学应当着重注意的地方。
公司理财那本书就是理解,但是要记公式,像经营现金流三个公式必须会的,这个阶段可以先做第十一版的题,题量比较少,适合知识点看完后巩固一下。
2.3月-8月中旬:基础巩固期
我大概在三月看完了书,知道了基本框架和基本知识点,然后从三月开始正式以笔记的形式开始复习,刚开始不知道怎么用序列一,就先自己打框架,比如货币篇:包括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创造机制,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我把利率篇独立出来了,所以和序列一不一致),然后我刚开始因为货币篇比较重要,国际金融部分比较难,所以我就把这两部分非常细地把知识点全部摘到笔记里面(但其实也没那么必要),主要是在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蒙代尔搭配理论,自己推一遍,理解的更深刻。后来金融系统和金融发展部分的内容就是按照序列一直接打框架,就按照序列一背诵了,基本舍弃教材。
这一遍是最痛苦的阶段我觉得,你不能急,必须稳下来,因为知识点都是还没背过的,第一遍背特别痛苦,单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就得背一段时间,还有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期限理论,都是新的。所以一定要耐心,这是拉开距离的关键阶段。并且,专业课一定要养成任务导向的计划安排方式,而不是时间导向安排方式,一章节一模块应当在一天内完成,并且不建议拖延,除非状态特别特别差劲,可以延期到第二天。
同时,在开始新的内容之前,先把昨天的知识点在脑子中回想一遍,在纸上随便划一遍,然后开始新的知识点。这样可以防止遗忘。
每天都必须有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并且是最佳复习时间,我状态最差的时间是早上,所以我早上都给了英语,下午和晚上是我最佳的复习时间,所以我就把这两部分给了专业课和,即使我状态较差,我也绝对不牺牲专业课的时间(可以牺牲)特别特别差我就直接放弃今天的复习计划,没必要撑着,出去吃一段火锅啥的放松一下。
公司理财我花时间远远少于金融学,因为我这门课的基础比较好,所以一定要注意,如果你完全不知道现金流折现,不知道资本结构的情况下,还是要多花时间的。这个阶段我还是有条不紊地把公司理财第十一版的知识点和题过完,以及第九版的题过完(第九版的题有些题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问一问)
3.8月中旬-9月上旬:真题练习期
这个阶段是我第一遍写真题的阶段,每一题都写,下午刚好花三个小时,晚上在分析答案啥的三小时,除了15年的那题热点以外,其他的题我应该是都写了,对的,手写了。连续大概15天左右,中间有几天感觉太累了,而且9月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为啥,状态非常糟糕,连续三天看不下去,哭了一次。真的太辛苦了。但还是在我计划的9月9日前把真题写完和分析完了。分析的过程需要说一下,并不是只看错题,第一遍做的时候需要把答案都看一遍,加深印象,错题自然着重看。今年的选择题30题得有将近一半是往年的原题,我当时写的直接溜得飞起,大概就扣个一两分。所以一定注意反复掌握这些选择。
4.9月上旬-11月上旬:巩固提高期
这个阶段由于之前背了一次,所以这次背就会稍微好点,但还是会很难受的,所以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家心理压力都很大,所以压力大就出去走走,我因为一直在图书馆自习,所以在中区食堂吃完饭就和对象绕着图书馆走一圈,或者出去买杯一点点。每周也还是会休息一两天(就是我一天是计划中的休息时间,两天是状态不好的休息时间,三天就是状态崩的休息时间(极少发生))。
这个阶段背诵需要注意,背重点,因为我没有先背序列三,我是先按照我之前的笔记背了第二遍,然后才正式开始背序列三。笔记我觉得就是那种“大括号式”的列框架,没有什么很有技巧的地方,把重点(其实就是会考简答的那种)添加在每一个大框架里面。
到十一月上旬背完序列三第一遍。背诵的方法和我之前讲的一样,注意回溯知识点,每天都得回溯昨天的知识点,当然觉得很熟练的可以不用,不熟练的那还能不回溯吗,比如什么是锚货币,商行的证券投资战略?序列三注意对名词解释的重点掌握。
公司理财回顾知识点,第二遍写第九版的题(没太花时间,每周我大概只有两天给公司理财,其他的全给了金融学,有一些题,比如算气球贷款什么的,还有资产定价理论那边很多扯到投资学计算那些也都只是做个一两题就过了,主要还是把重点题写了,但是资本结构的题真题和课本习题还是有差距,所以其实还不如多花时间再写一遍公司理财的真题计算题)
这个阶段我又把真题全部写了一遍,包括简答,涉及到热点的论述pass掉了,这个阶段基本没有任何错误。这样算是全面防止出原题。
5.11月上旬到11月底:冲刺阶段
金融学再背一遍序列三,这个阶段背诵就快多了,但是心理压力更大,比较容易崩。我觉着吧,要是崩的话,哭一场,出去走走都行,别憋着。但是,这不能是借口,就是崩和状态差是两个概念,状态差的时候,闭目养神可能就可以继续学习,就算效率低一点也比什么都不学的好。但是心态崩是说完全学不下去,看不进去,这种就需要发泄。背诵的时候注意名词解释的反复记忆。
公司理财的话,一定要把真题的计算题再写一遍,甚至是两遍、三遍,我在考前又写了两遍真题的计算题,因为每年公司理财的计算题都蛮类似的,今年的资本结构那道题直接照搬之前原题,那道题写错得后悔死。第二道题倒是属于现金流折现,并且有点考到公司理财19章之后的内容,但其实掌握现金流折现方法拿到一半以上分数还是没有问题的。
6.12月:决战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政治很重要,但是也不能放弃对专业课的“热情”。序列三再背两遍是完全OK的,然后看了一些热点,没太看完。
公司理财注意把一些不太会的再温故一下,比如内部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这个是我当时比较头疼的东西。还有,公司理财一定一定把往年的计算再做一遍,就算是你只有一点点错误的题都必须做,我18年的第二道计算题写了4遍,最后考试考得那道原题我应该是写了3遍。
最后考试:简答和论述基本全没考重点(这也是为啥大家普遍觉得考不好的缘故),但是,如果你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去理解,就不会考太差,比如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辨析,这道题需要知道货币的职能,同时还可以使用央行资产负债表去理解;当然也有一道常规题,是咱们必须会的;论述题要会灵活地抄材料;公司理财那道简答题,emmm,我觉得没几个人能说的全面深刻;计算题,一道原题摆在那里,这15分你敢扔?第二道题也不难,折现就出来了。
所以还是在于平时的准备,虽然题目有变,但知识储备都在平时。
No.2
经济类联考()
一、复习资料
赵鑫全《数学精点》(坑人),核心笔记和题;赵鑫全《逻辑精点》(一点点坑),周建武《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MBA大师(APP,强推);老吕写作;王诚《经济类联考历年真题全解》。
二、数学
开始时间大概也是3月,但是被数学精点坑了,很多习题都和真题不太一致,但是还好数学较简单,所以就当做巩固知识点用了。大概在7、8月份我才开始正式看核心笔记,这本比真题难,但是题型是类似的,所以是属于很好的辅导用书,我就按照这个一点一点写。暑期才写完一遍;9月-10月又写了一遍(因为我把很多时间都给了专业课,所以就很慢,不过真题是真的比较简单,真的建议你们看完数学第一遍就先去写真题,这样你就知道分寸了,就不会苦苦花大把时间在数学上,耽误专业课,结果真题告诉你“就这?”),11月写题,挑着写,最后到考前没写完,因为我最后觉得的数学重基础,就把一些公式又背了背。最后事实证明,我也没有比别人差很多,虽然其中一道联合分布概率那个我想复杂了,但除了这个其他都做对了。
三、逻辑
我也不知道为啥我的逻辑就是错很多!一度令我崩溃,五月份开始用《逻辑精点》打基础,但是里面有一些题真的是,不是很好的题,所以其实并不推荐。但是这本书的方法还是可以用的。当然,逻辑的方法在于无限刷真题,我7、8、9月份直接刷周建武的,,每天20题,后来时间有点赶了就30题,因为是分题型的刷,有助于我养成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这个还是蛮有效的。同时因为我逻辑题错的多,我也看了b站上面mba大师的课,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它里面的方法对我来说可比赵鑫全好多了。
周建武的错题情况大概是每20题正常情况是错3、4题,多的时候是6题。真的难受,一度让我怀疑我选的正确性。错题一定要回溯,昨天错的今天先理解一遍,然后再开始做新的。不理解的,硬记;有争议的,硬记,防止考原题呀。经济类联考考了多少管理类的原题,你们心里肯定得有数吧。后来,十月份开始我就用mba大师的app开始刷管理类的真题,从97年刷到19年,每天50-60题,刷到将近考前,我又把app里面记录的错题再刷一遍,然后就上考场了。
四、写作
写作完全不用着急,大概十月份中下旬或者11月上旬开始就行,我用的老吕写作,里面的一些写作套路还是很好的,但是论有效性那块还是自己练几篇真题去理解比较有效。不用看视频,看书即可。我是刷了大概五年左右的论有效性和论述文(经济类联考的)。
No.3
英语(80+)
用书:黄皮书的英语二、英语一真题,随便什么的单词本(APP)。
三月开始,我用百词斩背单词,背单词在于坚持,没啥技巧可言。刷真题的话,我先刷的英语二,然后按照之前的经验贴一篇阅读一篇阅读去翻译文段,后来觉得这也太耗时间了,而且也没啥用,我就在英语一上面放弃了这个战略,选择了每周刷一份真题即可,每天半小时背单词,所以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是每周刷一份(包括完型和所有阅读),每天半小时单词(前期刷英语二的时候是单词和分析一篇阅读)。英语一我08年之前的没有刷,而是把英语二又刷了一遍,保持那种感觉。到后期大概是十月中下旬,就已经没有再管英语客观题了,而是开始写作文。
英语作文的话,建议打印真题的那种纸,用那个练习,甚至是背诵后的默写也可以用这个,我大概坚持每天一篇作文地背,背了大小作文一共20篇。练的作文也得有10篇左右了。但最后我的英语并不好,我也不知道为啥(我还以为我考的蛮好的)翻译的话我没怎么练,可能我就是这个丢分了呢,不过拉不了很多分,不用太担心。
No.4
政治(70+)
用书:肖秀荣的全套书,包括三小本。
政治,我舍友没背肖四,考了72,但是他是党员,之前参加过党考。所以这个东西还真不好说,并且今年肖四没有压的很准。我大概暑假的时候把那个精讲精练当做课外书看,起到专业课以外的放松作用,因为不用动脑子。后来用那个比较小的知识点摘要去背和记,应对选择题,然后在9月到10月底写完了题,11月和12月是肖八和肖四,后期集中背诵肖四,肖八我也背了,但是考试并不一定有用,但是能帮你更好地编,所以比较靠运气。我政治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都做得还不错,但考试的时候砸了,可能也就38或者40,但是也还行吧。
三、其他建议
我是一个非常喜定计划的人,我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就定计划,看看自己大概还差多少,这个月,这周能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完成得延期几天,这都是我反复去考量的事情。我状态崩掉休息了,我也会看看耽误多少,严不严重之类的,然后重新进行调整(我甚至在11月1号的时候去夜店见偶像,看他打碟蹦迪去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真的,但是努力把变化压缩近计划里面,用计划给变化挪出空间,这就能使得你的考研路途始终符合你的预期,不出现突然冒出的知识点和突然因为崩掉的心态而耽误的大量复习时间。我考研一直一步一脚印地走,都在计划的安排中,所以走到最后考试也就结束了我的计划。
考研需要你为自己打算,从择校开始就从自身需求出发,复习节奏同样靠自己掌握,他人经验自己要化解为自身的东西。希望这篇经验贴能给你们带来一些适用性。
疫情在家,更考验自律,每天八小时以上的复习强度不能放,但也要注意效率和休息,好好加油。
声明:实现师姐帮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