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徐书老师说:“学生,第一个是多下功夫,多拜师,多临床,另外应该有更多好的中医能够胸怀宽广,把自己的经验能够无偿传递下去,这样中医才能代代相传。未来的中医,靠年轻的一代,年轻的一代要把握好机会,狠下功夫。我认为未来中医前景是非常宽广。”
年,徐书老师倾其30年临床经验所著的皮外科的《杏林碎金录》,两年再版了三次,在国内影响非常大。
年,徐书老师写了40多万字,共写了五本书,皆是其经验集,包含了对经典的理解,对药的理解,年元月《徐书专病特效方》问世,在中医药界反响热烈。
年,无锡徐氏中医药研究所将开辟读书会的栏目,将《杏林碎金录》提供线上阅读,欢迎中医爱好者,中医学子等广大中医界人士阅读、分享、交流。您阅读后的感悟、留言,可能会得到徐书老师亲自回复哦!
第一篇屡用屡效方
疝气丸主治疝气
疝气丸
组成:黄附片15g,木香15g,醋元胡15g,党参6g,没药15g,乳香15g,小茴香15g,山楂核15g,川楝子12g,全虫15g。
功效: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用法:上方成细末,黄酒调成丸,每次1g,一日2次,以黄酒送服。忌生冷食物,勿受潮湿之气,忌百日房事。
主治:1-2年内小肠疝气,睾丸肿痛,腰痛,腿酸,小腹疼痛及偏坠等症。
本方系陈瑞山老家传方。
案季某,男,66岁。-10-20初诊。
病史:左边小腹坠胀伴睾丸疼痛1个月。患者1个月前因劳累后,左边小腹坠胀伴睾丸疼痛,医院诊断为疝气。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予同意,医院中医治疗一个月未见明显效果,经朋友介绍来我处治疗。予以疝气丸一份,口服1g,一日2次,20天后,电话随访,已经痊愈。
按: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特别是咳嗽、便秘、劳累、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表现: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小肠疝易发生粘连和嵌顿。传统中医辨证主要从气虚和肝寒两个方面来用方。气虚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橘核、山楂核、乌药。肝寒为主,以《芷园医话》治疝方:熟附子、大黄、荔枝核、山楂核、橘核、川楝子、青皮、元胡。上述治法有一定疗效果。
考辨:疝气产生的病机与厥阴肝经关系密切,一般以肝经虚寒多见,主要的症状以小腹下坠和疼痛为主要表现。疝气丸以温经散寒,补气升提,散结止痛为大法,以黄附片,茴香温肾暖肝散寒,附子温通肝肾经脉,茴香《本草汇言》:”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方龙潭曰:“此药辛香发散、甘平和胃,故善主一切诸气,如心腹冷气、暴疼心气、呕逆胃气、腰肾虚气、寒湿脚气、小腹弦气、膀胱水气、阴颓疝气、阴汗湿气、阴子冷气、阴肿水气、阴胀滞气。其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乃小腹少腹至阴之分之要品也。倘胃、肾多火,得热即呕,得热即痛,得热即胀诸证,与阳道数举、精滑梦遗者,宜斟酌用也。”川楝子配醋元胡组成金铃子散,善疏肝泻热,行气止痛。乳香配没药《本草纲目》载: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为用。木香理气,山楂核散结佐以党参补中气,建中土,防止攻邪而伤正。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方。全方最妙之处在于全虫。全虫即全蝎也。陈老经验,全虫乃祛风之要药,特有强韧神经和制止痉挛之效。对腹壁松驰、小肠坠脱之疝有收、提之功。用之疗效大增,减之则效差。
发现之旅
此方配伍精妙之处在于:在理气、散寒、止痛基础上妙加参附,附子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入络,达到补气固脱之效。多年来,余一直喜用此方,效果肯定。注意点:不可以随便增减方药,剂量。忌口应切记。
临床用方心得
《金匮要略》云:“论疝者主寒。”治疝之法以疏肝理气,温散肝寒为大法。从病位来看,下焦乃肝肾及奇经所经之处,故治在厥阴、少阴及任脉。《内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水疝一般在治疗大法基础上加车前子,茴香,砂仁,葱白。颓疝相当于附睾炎,以大黄附子细辛汤吴茱萸汤四逆散治疗。狐疝以疏肝理气为大法。所以在汤药辨证基础上加用疝气丸,疗效更佳。
大家都在看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肿瘤案
肥胖幼儿打呼案
肠癌术后案肝转移
第二篇屡用屡效方—黑豆丸专治白发
第一篇屡用屡效方—夺痒散
经方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疗效甚捷
经方治疗肿瘤发热显神威
经方治疗前列腺肥大有良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