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山东大学孔令仁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孔子七十六代后裔,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民盟中央副主席,首届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名誉主委、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原副主任孔令仁同志,于年7月18日19时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93岁。孔令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年7月20日14时在济南粟山殡仪馆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孔令仁同志逝世表示悼念,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吴官正、刘延东、孙春兰、赵乐际、沈跃跃、张宝文、陈晓光、丁石孙、蒋树声、张梅颖,吴爱英、张海迪、徐显明、龙庄伟等也通过不同形式对孔令仁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全国妇联,民盟中央及各省委员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各民主党派山东省委员会;济南、青岛等山东有关地市;中国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或通过唁电,或敬献花圈表示哀悼。

到现场参加孔令仁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山东省领导有郭树清、刘伟、龚正、杨东奇、于晓明、吴翠云,雷建国、陈光、许立全、翟鲁宁等;山东大学校领导有李守信、张荣、李建军、王琪珑、曹升元、胡金焱等。

以敬献花圈或敬送挽联等方式对孔令仁同志逝世表示哀悼的山东省领导有姜异康、孙伟、李群、夏耕、王随莲、王书坚、季缃绮、赵润田、张务锋、孙立诚,柏继民、才利民、温孚江、尹惠敏、于建成、宋远方等;山东省老领导梁步庭、韩喜凯、高新亭等也通过各种方式对孔令仁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致唁电对孔令仁教授逝世表示哀悼。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主要领导的朱正昌、展涛通过不同方式对孔令仁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山东大学有关领导以及孔令仁教授生前友好、学生等在孔令仁同志住院期间前往探望。

孔令仁同志生平

孔令仁,女,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六代后裔,年11月出生于济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名誉主委、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于年7月18日19时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93岁。

孔令仁同志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年至年在上海比德小学读书。抗战爆发后,随同父母内迁,年至年先后在重庆南开中学、昆明天南中学读书,聆听过周恩来同志演讲。年至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学习,从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吴晗、冯友兰等学术大师身上获得了受用终生的知识和修养。抗战胜利后,随校回迁至北京,于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新中国建立后,以饱满热情投身于新时代,年至年在山东大学俄语专修科学习,年至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进修。作为孔子后裔,她从小就耳濡目染“仁义礼智信”和“温良谦恭让”的千年祖训,同时又接受了新式教育,受到了现代文明洗礼,这种中西合璧的教育经历,促成了她的丰富知识和品德修养。

孔令仁同志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山东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并先后担任山东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五届常委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员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副主委、第六届名誉主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及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七次、第八次代表大会副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顾问等职。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孔令仁同志恪守先祖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遗训,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耕耘杏坛60余载,授业解惑,热爱教学,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师德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桃李满天下,获得过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专家津贴”,被授予首届“山东大学育才功勋”荣誉称号。她的讲课充满激情,生动活泼,注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富有感染力,深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反映,“孔老师的连珠妙语,使我们听着本来觉得枯燥繁琐的经济史课程,竟然感觉是一种享受。”同时,她刻苦钻研,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刚刚起步之时,甘于坐冷板凳,坚持不懈开垦着被他人视作枯燥无味的学术园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初,她关于中国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研究,独树一帜,为学术界所注重。80年代初,她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解放思想,勇开风气;关于清末山东经济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成果,历经30年而至今仍然显示其学术价值;她关于《子夜》与年前后中国经济的研究成果,被同行专家评为“是一篇很好的经济史论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文学著作导论”,并获得该小说作者茅盾先生亲笔致函予以肯定。她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以及10卷本、万字《中国老字号》煌煌巨著,获得了学术界交口赞誉。

孔令仁同志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作为党外人士的优秀代表,她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的老朋友。她热爱祖国,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她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共产党事业忠贞不渝。“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遭受冲击,但仍热爱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在数十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还是身处“文化大革命”逆境,她历经风雨矢志不移,从未动摇过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毕生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发挥民盟作用和做好民盟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在长期担任民盟中央、民盟山东省委和山东省政协领导职务期间,团结带领广大盟员,始终坚持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国家、山东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值得信赖的挚友和诤友。

孔令仁同志长期为祖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伟大事业辛勤工作,在海外联谊工作中书写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被誉为“民间大使”。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外交流还有许多隔阂的形势下,她利用出国讲学、探亲访友和接待外宾等机会,做了大量海外联谊工作。她多次到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等国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年4月至7月,她参加“中美著名学者互访项目”,应邀赴美访问了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西雅图等十一座城市和十三所大学,发表演讲,接受“美国之音”专访,阐述关于中国四化建设、“一国两制”、中美文化交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解,掀起了一场中美民间外交的风潮,她也成为当时美国汉学界和海外侨胞谈论的新闻人物。走出国门无论到哪里,她都把联谊工作做到哪里。

孔令仁同志热情投身妇女儿童事业,广泛接触各界妇女群众,反映她们的现实要求和愿望,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年9月起,孔令仁同志担任了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作为知识女性,她积极推动进一步清除男尊女卑的旧思想,倡导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努力具备与男性进行平等竞争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她作了《关于重视选拔使用妇女领导干部》专题大会发言,受到一致称赞。年,她率领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了波兰和保加利亚。作为代表团团长,她以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优雅的气质风度、良好的沟通能力、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好评,获得了极高的礼遇。年,她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因成绩显著而获得嘉奖。年,她将包括一尊汉白玉孔子雕像在内的15件文物,捐赠给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身为孔子后裔又是历史学家,孔令仁同志把深入研究孔子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她长期担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为推动孔子研究做出不懈的努力,一贯主张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及儒学,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她以全国政协常委身份提交的《关于建立孔子文化研究院》提案得到了采纳,中央和地方部门各拨专款予以创建。年,山东省和青岛市积极落实党的政策,将孔令仁兄弟姊妹八人在青岛市青岛路1号的故居落实给他们。这座曾作为德国领事馆的楼房,位于青岛市黄金地段,占地3亩,建筑面积平方米,连同地下室共4层,院内有草坪和车库。孔令仁兄弟姊妹经过商量,一致同意将房产捐献给国家,改建为“青岛南园孔子纪念馆”。年,受其姐美籍华人孔令和委托,她将曲阜市政府落实侨务政策而补折的“孔氏八府”私房款两万余元,全部捐赠给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曲阜市侨办侨联。这些义举充分说明她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枕和希望。

孔令仁同志在生活中秉承了孔家源远流长的家风,孝尊长辈,勤俭持家,家庭和美,伉俪恩爱,在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对蓝宝石婚佳侣”。她对孩子倾春晖之情,辅仁爱之教;对亲朋好友爱无等差,对学生呵护如保赤子,待人接物温文尔雅。耄耋之年,孔令仁教授仍然十分关心党的教育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jy/9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