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在线上举办“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第一期主题为“小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论坛上,多位嘉宾分享了在小程序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丁晓东表示,如果小程序和平台之间存在数据共享关系,当小程序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时,平台应承担兜底义务。
近年来,小程序快速普及应用,已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与App不同的是,小程序依赖于平台,受到平台的支持和限制。
丁晓东指出,这种关系使小程序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面临独特性问题。一般应用与用户之间是两方关系,而小程序与用户之间还包括平台,此时如何定性小程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处理小程序的数据安全问题也需要搭建综合治理的框架。
此外,他强调小程序和平台之间可能还有数据共享的关系。当用户把信息交给小程序时,他并不清楚小程序是否会共享信息给平台;如果共享的话,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融合问题带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在此背景下,当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时,小程序和平台如何划分责任?
丁晓东表示,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取避风港原则,平台基本上不用承担太多责任,只有在个人发现小程序存在问题并向平台申诉,而平台注意到该问题但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时才有可能承担责任;如果平台没有注意到小程序的问题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则不应当承担责任。
另一种观点是要求平台承担兜底义务。“如果小程序和平台之间存在数据共享关系的话,我认为平台应当承担最终的安全保障义务。”丁晓东解释说,因为平台已经享受了数据带来的红利,且数据保护能力较强。在此情况下,他建议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可形成平台与小程序共治的局面,要求小程序收集使用数据时必须符合平台的规则,平台在利用小程序分享的数据时必须进行自我规制。
如今随着小程序生态的逐渐完善,小程序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何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能力,丁晓东提出了一种思路和方法——从竞争和垄断的角度考虑。
他介绍说,不同企业对数据的应用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刀切”的要求企业对待和保护数据,可通过市场主体筛选出能够合理保护用户数据的企业,使企业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提高数据保护的水平。
文尤一炜视频
潘颖欣编辑
石莹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第一期——小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