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为人民
记习水县温水镇梨园村市人大代表穆伦发
“在其位、思齐责、谋其事”,翻开市人大代表,习水县温水镇梨园村党支部书记穆伦发的笔记本,扉页上用钢笔写成的这几个字端正大气、力透纸背。
在百度搜索框键入穆伦发的名字,“勇挑千斤重担彰显先锋本色”、“我热恋我的故乡”“老骥伏枥凌云志,心系群众促脱贫”……每一个点赞穆伦发的文章标题都诉说着一个主题,“人大代表为人民”。
因地制宜求发展,抢抓机遇助攻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真金白银。梨园村地处黔渝交界,交通便利,且自然环境好,既有山,亦有水。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穆伦发凭丰富的基层经验判断,机遇已经来了,梨园村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对机遇的把控。穆伦发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文件精神,带领村班子成员实地考察桐梓县衫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结合梨园村实际情况,成功探索出一条“支部建设为引领,项目发展为龙头,群众参与促产业”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在团山堡创建了温水镇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实体项目——梨园村滨岛休闲度假新村。
梨园村因时而变,因地制宜,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村,经过3年的“谋定而动”,一本蓝图绘到底的实干劲儿,滨岛休闲度假新村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8万元,带动贫困户35户,脱贫增收7万元,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实体村”的华丽蜕变。
集体经济来领头,贫困群众齐发展
梨园村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升级的发展目标,如今,滨岛新村又肩负起梨园村产业扶贫,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一期占地50亩,建有湖滨鱼塘、湖滨大道、标准化泳池、习鱼阁大酒店、风雨桥的滨岛休闲度假新村,成为黔渝交界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后,梨园村将贫困户与滨岛新村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的脱贫发展新思路,成为温水镇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示范点。
穆伦发代表是梨园村转型升级的探路者和带头人,也是梨园村变革之路的见证人。他说,梨园村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百姓的支持,贫困群众也是梨园村的一员,他们的脱贫致富关系到梨园村能否真正实现强村富民目标,“一定不落一户,不掉一人,以产业带发展,用发展帮个人,让贫困户享受到梨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共致富,奔小康。”
产业扶贫打主力对症下药拔穷根
“在其位,思齐责,谋其事”,梨园村穆伦发代表亲力亲为,挨家逐户走访了解户贫困户,为他们“私人订制,因户施策。入股分红,进企谋职。”
“梨园村年贫困户共20户84人,看似人口不多,但责任重大,哪怕只一人没有脱贫,实体村、富强村的称号都名不副实。”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因户施策才能有效脱贫。穆伦发代表多次与村支两委同事实地走访,详细商讨,结合梨园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为20户贫困户开下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药方”。
据悉,已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习鱼阁酒店工作,从事酒店保洁师一职,年收入可达元。有7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形式,参与滨岛新村的建设。习鱼阁酒店还将拿出6—10个岗位,“特供”梨园村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8名贫困户正在岗前业务培训。穆伦发代表说:“不仅要让贫困户“坐享其成”的分红,还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重视群众之所需,扶智扶志齐上阵
“人大代表人民选,我选代表为人民”穆伦发代表秉持这样的原则。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他不辞辛劳奔走在一线战场,走村入户,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声音,将群众意见建议一条条、一款款地记录下来,并结合实际,为群众脱贫致富找门路,从不让脱贫脱单。
穆文东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妻子是盲人且本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难度大,为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穆伦发代表三番五次上门宣传扶贫惠农政策,经过穆伦发代表的不懈努力,改户享受建圈补贴60平方并利用“特惠贷”资金养猪20余头,现该户已出栏肉猪一批,成为当地有名的产业脱贫示范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穆伦发代表在全村将产业脱贫模式铺展开来,真正做到靠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让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编排:吴萸
编审:何潇迪
总编:张元鸿
主办:中共习水县委宣传部
承办:习水县对外宣传中心
转载必注明出处
违者本平台将依法追究责任
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