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校训是什么》系列报道,介绍一批知名大学校训以及校训背后的故事。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训也登上了央视新闻。快来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今天的“校训是什么”吧。
从抗战烽火中一路走来,人民大学几经辗转,变了校名,迁了校址,始终未变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这段时长九分钟的报道,有对人大校史的回顾,也有师生、校友对四字校训的体悟。把实事求是作为不虚以委蛇,不沽名钓誉,向这个时代展示了人大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底色。
融入人大的实事求是精神中国人民大学的起点是陕北公学。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进步青年涌入革命圣地延安,为争取一切愿意抗日和革命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创办了陕北公学。
尽管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事事以苏联为榜样”,人民大学仍然提出“理论联系实际,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人民大学的老校长黄达当时主讲货币银行学,也讲中国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当时称之为“中国部分”。这一部分来之不易。
后来,伴随中国革命的发展,陕北公学先后发展为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无论是敌人的封锁中流动办学,还是为新中国成立广泛培养干部,实事求是始终是学校的精神底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比照苏联大学建一所新型大学,作为中国所有大学的榜样,中国人民大学由此诞生。
而秉着实事求是的宗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社会实践项目,号召同学们以求是的心态对中国现状进行调研和考察。对于人大学生来说,通过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养成“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已经成为人大学生的必修课。今年,支团队在全国29个省份的个自然行政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及“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农村教育、养老、土地权益、公共文化服务等都是他们的对象。
人大师生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它倡导的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学风。实事求是既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又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东西。用实事求是作为精神的底色,来塑造人和培育人,是人民大学一种自然的选择。——人大校长陈雨露
因为两个凡是,那个时代中国前进的发达的主要的障碍,甚至是架在人们脖子上的刀,你要反对可以砍你的头。实事求是从客观出发,追求真理,讲真话不讲假话,讲心里话,不讲空洞的话。我以为两个观点不能少的,一个是实事求是的观点,一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有了实事求是精神,才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精神,才能为真理而英勇的斗争。
——人大校友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
我觉得可以认真研究反对的理由,他们的论据理由,但是你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你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实事求是所得出的结论。如果要把实事求是作为一个灵魂,作为一个根本的原则去坚持的话,我觉得应该排除一切的干扰,实事求是是最高的原则。
——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
在暑假社会调研中,我们都感到,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求”,当事物的本质没有充分显露,需要努力探索,当自己不自觉的先入为主,需要去除成见。只有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大V、不忘我们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机会接近真理。
——人大学生黄省伟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