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一、专业介绍
01学校介绍
青岛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最早的历史源头可追溯至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百十年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岛大学位于海滨名城的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有三里河文化,琅琊台遗址,崂山道教都昭示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栈桥,八大关,德国总部府等都是近代欧洲风格,这个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02学院概况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文脉传承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老舍等都于此任教。学院前身是年组建的青岛大学中文系,年成立文学院,年组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3专业特色
育人机制: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体、跨业务的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教学资源:与大众报业集团、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出版集团等20余家机构们共建实训基地。与业界共建“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与“机构媒体-新兴媒体-媒体技术公司”多元业态组成的“三纵三横”式全媒体深度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学校驻地青岛市的海洋名城、康养之城、国际都市和音乐之岛等文化特色以及“书香青岛”文化品牌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课程。融合科研和应用资源,通过共建课程、深化应用研究合作等方式,实施“双导师-项目制”工作方式实践教学。突出案例教学特色,开发系列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特色课程群。
二、招生专业目录
22专业目录
年计划招生人数10人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拟招生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制:全日制3年,学费元/年
分数情况
统考招生情况
三、考试科目
初试
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入学后可在01新闻传播实务和02文化与创意传播2个研究方向中选择其一。
考试要求
①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主要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实务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技能。
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
①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网络传播实务
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理论
传播理论
中国新闻史
广告及创意理论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试卷结构及题型结构
①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1本科目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2.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20分
(2)分析题:40分
(3)论述题:30分
(4)应用题:60分
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本科目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2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25分
(2)简答题:50分
(3)论述题:75分
21复试方式及内容
(一)复试方式
采用网络远程复试。
(二)复试内容
1.复试总成绩分,以综合面试形式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外语测试(听力及口语)、专业课测试、实践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能力测试等。
2.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由学校统一安排,考生(仅限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后期进行安排)按照招生学院给定的网址和操作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心理测试,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不参加测试者不具有录取资格。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考生下载《青岛大学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由所在单位组织或人事部门填写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要求线上提交考核材料扫描版,入学时将原件上交学院进行复核。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提交的考生,须向学院提交情况说明,经调查属实后,可延期提交。
21复试成绩核算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成绩×40%。总成绩满分为分。
四、参考书目
①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马少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年。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广告学概论》(“马工程”教材),丁俊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