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开阔学员们的视野,让大家领略石刻的魅力,感受厚重的齐鲁文化,人大继教院书法篆刻院教学部特意组织在校学员前往山东进行了为期天的访碑活动。
10月17日,书法篆刻院部分学员在李龙奇老师的带领下,首站到达了泰安,住进了泰山脚下的梨园人家。离开了繁华的都市,面对青山绿水,身处鸟语花香的庭院,大家兴奋不已!。
这里沿用了最原始的煎饼工艺。
早餐伴着青山和翠鸟,一只喜鹊也登上了枝头。
登泰山祈福“泰山安,四海皆安”
经石峪虽然“字体之大,碑拓中世所罕者,洵巨观也”。但字字笔锋纵横行走“波磔古宕,气体雄奇”,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康有为则称其为“榜书第一”。郭沫若说“千年风韵在”,可见其艺术魅力影响之久远。
遇见经石峪守护者老李。
游岱庙,访名碑。这里陈列着著名的泰山刻石和张迁碑。
金石学者杨老师亲自接待。
每块碑的历史都在杨老师的心中如数家珍,谈起来滔滔不绝。
离开岱庙,太阳已经落了山。我们还回味着一天的震撼,段老师已经拿出了自家两代人收藏的拓片,一场书法“大餐”即将在灯光下开始。
清晨离别了泰安驱车赶往邹城。第一站邹城博物馆,这里有峄山碑、莱子侯刻石。峄山碑原碑已毁于北魏,现存于邹城碑刻为元至元二十九年摹刻。莱子侯刻石实际上是从古隶到典型汉隶的一种过渡性书体。西汉的隶书,流传下来的书迹很少,堪称是石刻中的"熊猫"。清代的杨守敬曾评其"苍劲简质"。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方朔评价"以为篆隶,结构简劲,意味古雅,为西汉隶书之佳品"。文化大师郭沫若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致函邹城文物部门,称莱子侯刻石"世所罕见,金石研究必从解读此石开篇"。
邹县的铁山、岗山、尖山和葛山,保存着数十处古代佛教刻石,史称"古邾四山摩崖"。刊刻时代大多在北朝晚期,是我国重要的佛教石刻之一。可惜尖山刻石已经毁坏,如今只剩下三山。
曲阜一直是书法艺术的圣地,是汉碑艺术的荟萃之地。曲阜保存的碑碣石刻大都集中在“三孔”及颜庙几处。孔庙大成殿东西两庑绿瓦红廊共有18间房子,全部用来陈列历代石刻,东庑保存40余块汉、魏、隋、唐、宋、元的碑刻,是曲阜碑刻的精华所在,最为珍贵的是汉碑22块。其中,如果说历史和艺术价值,首推西汉石刻《五凤刻石》,该石阴刻隶书“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书法可称之为古隶,隶中兼有篆意,是汉隶由篆而隶逐步定型的例证。
曲阜的东汉石刻多有珍品,像人们熟知的《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为汉碑“三珍”,在书法史上都有相当地位。《乙瑛碑》为东汉永兴元年立,记载鲁相乙瑛请于孔庙设置守庙官的往返公牍,是我国八分隶书的典范,字取横势,粗细相间,笔势刚健雄劲却能温和大度,形态也潇洒飞逸。《礼器碑》碑文为赞扬韩敕修饰孔庙和制作礼器事,书法刚劲沉着,结体则宽大疏放,古人称其简质雄劲,苍古温润,无美不收,有汉分隶之独步也。《史晨碑》为东汉建宁二年立,为鲁相史晨、长史李谦要求祭祀孔子的奏本,笔法含蓄蕴籍,风韵跌宕生姿,超凡俊逸,后人称其“步武整齐,凛不可犯”。访碑之旅的最后一站就是这里。
此次访碑在孔庙画上了句号,山东不愧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地方。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折服。名碑真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名誉院长为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王镛先生,教学团队由书法篆刻家丛文俊、石开、刘正成、沃兴华、何应辉、陈国斌、胡抗美、曾翔、徐正濂、黄惇、李强、董玮以及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践、毛佩琦、诸葛忆兵、黄朴民、李海彬等组成导师团队领衔教学。
特聘请(以姓氏笔画为序):于明诠、王文英、王友谊、丛文俊、石开、叶欣、田树苌、刘正成、刘彦湖、刘峥、朱培尔、齐剑南、乐泉、沃兴华、何应辉、张羽翔、张景岳、李胜洪、李相国、李强、李晓军、肖文飞、杨涛、邵岩、陈国斌、陈忠康、陈海良、金伯兴、邹涛、胡抗美、洪厚甜、徐正濂、徐本一、崔志强、黄惇、曾来德、曾翔、程风子、董玮、鲍贤伦、蔡大礼、燕守谷、薛养贤、魏广君等众多国内著名的书画篆刻家、理论家担任研究员,并依托人民大学雄厚的国学师资,共同组成强大的师资阵容,现面向全国招生。
邮箱:shufazhuankeyuan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