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北京)之信息管理与传播分论坛于年3月27日下午举行。论坛以“信息管理与传播的变革及学术期刊的应对”为主题,以图情档、新闻传播、编辑出版3个学科为主,强调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的发布为契机,以学科发展与变革以及学术期刊的应对为主题,强调学术期刊的广泛参与。特邀嘉宾及学者代表主要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名誉理事长黄长著,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副馆长蒋颖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卢小宾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李频教授。

卢小宾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学科的基本情况

数据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已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各国相继出台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相关的大数据政策。

两办发布《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和材料资源同等重要。

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布倡议》,日本提出《活力ICT日本》。

奥运会发布《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英国发布《英国数据能力战略》,法国发布《数字化路线图》。“大数据的国家战略”当选年十大学术热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息化领导小组再次强调,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的惠及民生。

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行动纲要》。

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

这些政策支撑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推动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进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学术理论体系包括概念体系、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主要的支撑技术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

国内外学科研究与发展情况

国外许多高校开展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或专业方向教育,例如美国的雪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日本的庆应大学等。国际合作组织影响力较大的有信息资源管理学会和iSchool。其中,iSchool是由世界上顶级的信息管理学院组成的联盟,旨在促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目前国内有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四家院校加入。国际上四大排名QS在年首次把情报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评价,说明国际学术界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视。

国内学界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起源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吸收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后形成的交叉应用学科。目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是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其下属的本科二级学科列入到招生目录。国内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组建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在情报学专业设置了信息资源管理培养方向。年浙江大学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设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博硕点。年全国有15所高校设置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年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被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列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三所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下面均设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机构有武汉大学的国家重点基地,北京和南京的国家信息资源研究基地,一些大学也建立了相关研究所。专业期刊有《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社科、自科的规划项目中,把信息资源列为独立学科项目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多,很多成果转化成国家政策。

学科研究方向与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主要围绕信息资源的基本理论、概念体系,战略改制和基本规律等内容进行研究。①文献管理。文献管理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保管、检索、利用以及保护等。信息资源管理除了文献管理之外,还有信息管理、信息需求规律,信息的采集、检索、分析与利用等研究内容。②信息分析。信息分析是信息资源管理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大数据带来了信息分析的研究范式、信息来源、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变化。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技术、工具与信息分析的关系都是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③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信息资源体制与法律、配置、共享等,促使信息资源的配置做到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平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包含基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基于信息资源的政府管理、基于信息资源的企业管理、CIO制度及其发展等。

人才需求与培养

当前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尤其是信息分析人才、CIO人才和大数据人才。有研究称,国家缺少万信息分析师,对CIO需求的企业有万余家。《年中国最热职位人才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只有46万大数据人才,未来3-5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万。教育部发布的《年本科新增目录》中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目前此专业已有所高校获批。

教育部将信息资源管理的本科专业设为正式专业后,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制订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方案。经组织专家团队论证,先后调研政府部门、工信部、人社部以及百度、用友、微软等企业,获悉最需要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是数据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将信息资源管理本科培养定位在数据管理,以掌握数据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为培养目标,根据人才的特性给出“素质+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也与工信部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CIO联盟,推动CIO制度,培养人才。

学科展望

(1)学科体系的构成与功能将进一步确定。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非常新的学科,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来讲还没有成为常规学科,概念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比较模糊。未来一段时间内,学科体系的构成和功能将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将进一步扩展。

(2)学科定位将不断改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从文献管理到信息管理,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从信息资源管理到基于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一过程中,学科的地位将不断改进,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3)学科的性质将进一步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管理与科学的交叉、管理与技术的交叉、管理与文化的交叉都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

(4)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并重将成为学科特色。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因素非常明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技术促进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但社会科学、管理学的一般方法规律也要应用到信息资源管理中。两者的结合是学科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5)学科将国际化。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具体体现,一般的理论、原理、技术、方法和工具是通用的。各地区的研究成果可以共享,国际间的合作是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也是一个数据的时代,某种意义上说也将是一个信息资源管理的时代。

——摘编自年信息管理与传播分论坛讲话

(编辑:杨英伦)

卢小宾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gm/2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