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7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发展”“人才”“创新”始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频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年,习近平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还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习近平的最新论述将发展、人才、创新三者并列“第一”,阐释三者辩证关系,引发全国人大代表们的热烈回响。
育才:高校人才培养应适应转型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人民网记者赵娜摄)
“习总书记说,‘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我的理解就是,创新的关键是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说。
他指出,近年来,中国科大在量子通讯、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量子相关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类似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品也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占有重要一席。“这些与科大和科大人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他认为,这归功于中国科大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年,中国科大招生人数为人,比年创校之初还少40人。“不靠数量,更重质量,同时,重视本科生教育,强调基本功。”他说。
他告诉记者,年12月23日,中国科大宣布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集中理工优势、理工医交叉融合发展“新医学”,以解决国家在医学方面的某些短板,未来,中国科大将更多地培养在医学应用领域的现代科技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桂仙。(人民网记者章斐然摄)
同为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桂仙在谈到创新人才培养时,也谈到了专业设置。她指出,传统产业需要升级改造,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也要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相接轨。
她举例说,她所在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注意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蓬勃趋势时,及时对新增设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增加相关课程方向,使得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在谈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时,她说,除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环节外,广西科师通过校园启迪K栈、K-LabCafé双创孵化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汇聚有创新潜力的同学,鼓励更多想法的碰撞和创新实践。
“培育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创新型的老师。思想开放、科研能力强,能够融通校企资源的老师往往更具创新性,也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她补充道。
她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力度对特色专业培育和打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提高待遇等手段引进一批创新型教师,为新旧动能转型提供人才的支撑。
引才:以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长贾君。(人民网记者杨丽娜摄)
“让院士、‘千人计划’人才带着老婆孩子都搬到七台河,可能吗?这不现实!”作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长,贾君代表在谈到基层吸引人才的实际情况时颇有感触。
七台河位作为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近年来因资源枯竭奋力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求贤若渴。但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上,小城市与大城市存在现实的差距。
“所以我们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能够把先进的科研成果用到七台河就很好了。”他说。
贾君口中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指的是,人才不必到七台河安家,但可以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放在当地落地,当地企业给予股份、期权等激励。
“有了股份、期权以后,他会干什么?他会去找更好的技术,再带到七台河来。”贾君对此充满了信心。
此前,当地一家以石墨烯产业开发为主的公司已通过这种机制,先后引进了12位石墨烯领域的高端人才。
“我们打算先鼓励一批这样的企业。”贾君认为,政府应该通过体制机制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人民网记者罗知之摄)
同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湖南株洲同样重视人才对创新、创新对发展的关键作用。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株洲近年来先后培育和引进了多名国家级高端人才,其中包括刘友梅等11名院士,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0多名,全市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2名,各类技术人才总量已达20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告诉记者,除了“引才”外,下一阶段,株洲还将在“育才、用才”上着力,形成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全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导向,加大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力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使用、合理流动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有作为、有功绩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用才:以发展机遇激励人才创新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早前,企业在寻找吸引人才时,多是将薪资待遇摆在前面。现在,则更注重为人才提供技能与机会的匹配。”全国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表示,对于吸引已经拥有优势技术、产品的团队,企业更要提供创业条件和发展环境。
事为先,人为重,人才对于创新发展的作用越发突显。郑月明认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新技术引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他以新材料行业为例说道,吸引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国际人才,是当前业界中国医学基金会“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