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统计或统计学考研是否有新方向,如何应对?船长帮你缕清!
大家复习很容易有一个误区,比如人大应统统计学年真题出了一道时序的计算题,导致大部分同学被这个误导,备考22考研上很大精力和畏惧放在了时序上!但这样真的对么???我们看看“前车之鉴”!在往前翻,年人大应统统计学真正的拉分题是什么?概率论??所以很多同学备考19考研看茆书,结果考研的拉分题是多元统计(多元正态分布的问题),18的方向没法保证19的方向!当大家按照19方向备考时候,看看考研呢?20没有十足难题和拉分题,当年进复试73人中专业课超+22人,超的60人!结果20题简单,备考21题放松警惕了!好家伙,21考研出时序了!这不是“躲猫猫么”?
再比如说人大学硕统计学。大家都知道考研人大统计学学硕是分复试线吧?分复试线,高出天际了吧?!是的,但是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比如19年复试线是分。这差距了将近54分!难道21届的生源就比19届的生源强这么多么?答案当然不是!我们如果细细分析的话:
看一下差距在哪?英语平均分几乎没变;政治如果大家去看各种经验帖应该知道各大机构都是近%押题了,加上疫情因素阅卷宽松,分数上涨;数学二,我想懂得同学不用多言了,今年的数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21考研分满分的很多;专业课是差距最大的,相差25分!等于一道大题的分值!看过真题的同学应该清楚21的题不能用简单来形容,是实在没有能力区分度,而19年的题有拉分题。考人大统计学硕,收敛性这块一定要专门花时间学好,人大基本每年拉分的地方就是收敛性,今年收敛性出的特别简单所以人均满分。关于人大学硕方向把握,硕果计划课程拓展了很多知识点,比如:
当然,参与21复试的同学应该也清楚,虽然初试没有区分度,但复试加了难度(比如时序、随机过程等),甚至出现了复试不及格的情况。
在往年的复试中还没出现不及格的情况的,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往年录取名单中复试的成绩。所以呢,我们还是辩证看问题,不能因为部分片面的去下结论。基于片面的信息下结论,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亦比如说,21考研人大统院的应统复试线是,大数据学院是分,虽然相差21分,但如果你去细看大数据学院的分数和人数的话,是18名,如果没有那4位扩招名额的话,估计复试线跟统院其实很接近了。
但我们不要被分数唬住,比统院的分低了将近21分啊!但我们详细看一下复试名单中的分数,如果按照分算,在大数据学院也是排名18名了。除了第19名是分,20-28名中的分数出来了断崖式下跌(这离散系数……),导致10人上下差近20分的情况!因为是大数据学院第二年统招应统,导致很多同学还是不敢报名的,这种“赌运气”的情况,确实也是本次分数的原因所在。不过从21的生源比去年仅有1位统考过复试线(是的,只有1位,其他同学是调剂的),生源情况缓解很大了。预计在考研的生源应该更靠近统计学院一些。具体什么情况,看你们这届生源的博弈了。
以上举例的内容,反应的是大家总被一个片面信息而导致忽略了完整的真相!
换句话说,“格局小了”
总被上一年的恐惧而左右今年的备考方向,而出题老师也会与大家博弈“反押题”,所以你敢说考研时序依然是拉分题么?如果是非参、贝叶斯呢?So,如何破局???答案是“格局要大!”
怎么格局大?大家回头想一下,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招生单位目的是筛选出优秀的同学啊。什么是优秀的同学?应该是考什么会什么,不是学生会什么仅考他会的,不是一个应试能力强的人,而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所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比选秀一样,大家不是爱看什么“男团女团、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么?而现在在考研的舞台上,你就是上台的人啊!如何打动导师为你转身拍灯!这是你应该思考的问题!
但是,问题就来了,你说,学长别讲大道理了,现在就剩下这么点时间了啊啊啊!!!我急躁啊!你的意思难道所有课本版本都看了一遍?考研就剩下这么点时间了,这么短的时间当然来不及!学长你这说的等于没说!
那这种“死胡同”如何破局?重磅解析来了!!!我们带着真题,手把手的帮大家缕清!答案就在这篇视频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