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高淳方言实践团队采访晨练

高淳方言实践团队采访晨练市民

8月19日清晨,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高淳方言调查实践团队来到泮池公园,就高淳方言目前使用现状,采访了前来晨练的市民。旨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普通话对高淳方言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影响高淳方言向普通话逐渐靠拢的社会因素。

公园里晨练的老人很多,其中,沈奶奶带领的老友健身歌咏团最引人注目。据了解,在这支50人左右的队伍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位,平均年龄74岁,且大多数生活在淳溪镇。考虑到他们对高淳方言的熟悉程度高,对方言发展变化的感触深,又保留了较为地道的淳溪镇本土方言,团队决定对她们进行采访。

采访大揭秘

沈奶奶是南京人,来高淳已近70年,曾是高淳实验小学校长,对于高淳方言她非常有感触,她说:“初到高淳就碰到了高淳土话,没法理解,就闹出了很多笑话”,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例子,“49年闹水灾,我七十多岁的祖母听到外面叫卖,卖儿子喽,她虽裹着小脚,也急忙跑出去看,却只见一人挑着一担梨在叫卖。原来,在高淳方言里,儿子与梨子的发音是相同的。”而类似因高淳方言闹出的笑话不胜枚举。

另一位奶奶是土生土长的高淳人,她认为普通话自会有学校教,而高淳话如果没家长教孩子就学不会了,所以她从小就教孩子说高淳话,现在她的孩子在苏州、上海等地工作,会说一点上海话和苏州话,也会说英语和日语,但回到家还是用高淳话和她们交流。她表示,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选择用普通话教育孩子,高淳方言将逐渐走向消亡。

深远意义

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高淳虽小,却分为水乡、山乡、半山半水,由不同地域形成的方言也大相径庭,同一个词汇在高淳话中甚至存在四五种说法;其次,老人们用地道的高淳方言对生活中很多词汇进行了准确的表达,扩充和丰富了我们正在设计的调查问卷的内容;此外还了解到某些高淳本地幼儿园开设了保护方言的特色课堂,运用高淳方言儿歌进行教学。

这支老友健身歌咏团成立已经二十余年了,在实践团队离开时,他们还在排练当年的红歌,乡音难改,很多人还是在用高淳话演绎着经典,沧桑而遒劲的歌声里,饱藏着他们对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最美不过夕阳红,也希望高淳方言能够历久弥新,不断发展下去。

图文来源

高淳方言调查团









































白癜风惠民活动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gm/1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