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先修课在人大附中高中物理选修课程体

1先修课是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和衔接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年版)》开宗明义,指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重视发展奠定基础,促进认可科学事业的传承与发展[1]”。也就是说,物理学科知识不应当是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岛,而应当有机连接起来,形成整体。这就从传统的对“知识”的传授,进一步转向对“能力”的强调,更加重视“素养”的重要性。所谓的“素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更加重视能力,强调态度,也可对过往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教育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高中物理的科学知识,实际上起到的是载体作用,而真正着重培养的应当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可称为“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应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因此,现有高中物理教学体系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当然也设计了一系列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过,受课时限制和高考学业压力,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胜出,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上仍以高考作为指挥棒制定培养方案的,高考不涉及到的内容,课内教学也只能忍痛割爱。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方面相关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职业需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完全满足。另一方面,很多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与中学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衔接问题。

新课改的目标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所有人都一刀切式地学习。联系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这意味着,高中物理课程应当建设成:传统常规课程与丰富的选修课相结合,形成分类别、有层次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这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

为建立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桥梁,中学和大学都在积极思考破壁。为此可以考虑在中学和大学之间合作开设相关的大学先修课程,从而为在物理领域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提供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可能[3]。

2电磁学先修课的开设是大学与中学认真评估的选择

电磁学作为绝大多数理工科院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推荐为第一门物理类先修课向中学推广。人大附中作为电磁学先修课的首批开设学校,也经过慎重的考虑和选择。

首先,有意在大学学习理工科的学生,需要比较多的电磁学基础知识,因此,学有余力的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物理竞赛普遍化的大环境下,准备竞赛的同学们如果能够兼顾学习,获得先修课学分,也有利于得到阶段性成果。

其次,先修课和物理竞赛不同,更不是竞赛升级。竞赛的着眼点在解题胜出,而先修课源自大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了解物理学的内涵和外延,为进一步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先修课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渠道。

最后,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大学先修课应以中学相关知识为起点,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最后落脚点应在大学课程要求的层次。因此相关物理类课程应当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承袭学科优秀传统,课程内容应当力求平实,又应当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给学生一个看向广阔世界的窗口。

基于以上评估和选择,人大附中决定开设电磁学先修课。这门课程以北京大学相关课程为基础,课程难度有挑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能力随意选择的。而对于学有余力又喜欢物理的学生,享受挑战带来的乐趣,的确是一个愉悦的选择。先修课的教学和实施,离不开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教学交流。因此,人大附中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不失时机地共建先修课程体系,在电磁学先修课的实施中进行了密切合作。在这门先修课上能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完全有能力适应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3电磁学先修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dz/8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