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份大礼!由人民日报社推出的《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庆篇》系列报道——第6篇社会民生篇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进江津教育,走进骆来山学校,把这所山区学校的典型案例献礼党的十九大。
7月26日,《人民日报》记者李坚带领采访组深入江津区骆来山学校,亲身感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采访组在该校书记郭晓的引导下参观学校,并通过现场查看、师生访谈等形式着重了解学校办学规模、硬件配置、教师配备、学校特色建设等情况。
骆来山学校虽然地处江津南部山区,但借着江津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东风,办学基本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功能室全配齐、器材配备全达标;运动场由以前泥土大坝改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全校只有35台计算机已成历史,如今19间教室全部配备“班班通”,轻松实现多媒体教学;36套教师周转房让年轻教师、新招教师“拎包入住”,潜心教学少了后顾之忧。此外,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层培训、外出学习、联系城区学校教师支教、本校教师上挂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平台,促进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管中窥豹,可知一斑。诚然骆来山学校的变化只是江津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有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大区,江津区始终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位置来抓,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的头等大事来推进,科学制定并紧紧围绕“一统三化五均衡”创建工作思路,以改革为抓手,全力实施“投、建、调、联、推、督”六大举措,强统筹、重布局、优结构、补短板,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年2月江津以优异成绩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