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在延安调研的所有成员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今年4月和7月,教育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走进延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助力精准扶贫脱贫。这让同在延安进行“健康扶贫”与“循环农业”调研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的队员们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同时更被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所鼓舞。
博士生服务团在周恩来旧居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祖国的青年一代“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习总书记的回信,对同时身处革命老区田野乡间进行艰苦的山间调研的服务团成员们,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服务团的研究生们表示,这次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发源地、陕北公学的所在地延安,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响应和践行习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期盼,用青年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智慧反哺人大学子故乡的精神教育,用青年研究生的力量促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以最扎实的基层实践献礼八十周年校庆。
博士生服务团在延安市宜川县秋林镇南头村农户家开展健康扶贫调研
8月13-18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来到“革命圣地”——陕西省延安市,就革命老区开展“健康扶贫”与“循环农业”工作情况展开暑期实践调研。该服务团由我校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环境学院、法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不同专业背景的1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调研团分为两支队伍,分别赴延安市宜川县和延川县展开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在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桑柏村农户家开展健康扶贫调研
服务团宜川分队先后前往宜川县丹州街道、秋林镇、壶口镇与当地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同时深入基层贫困乡村对“因病致贫”农户进行探访,并与县卫计局领导及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开展座谈。延川分队成员先后前往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梁家河村、梁家河沼气工程示范基地、梁家河果园水肥一体化项目、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延川百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当地循环农业发展等问题实地调研和参观。
博士生服务团在延安市延川县禹居镇高家圪图村农户家开展健康扶贫调研
附上全体调研团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的感悟——
青年要有担当,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实践的高度认可,不仅强调了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更饱含了对青年学生的关怀和期望,给予了我们此次延安革命老区“健康扶贫”博士生服务团极大的鼓励。我们在延安和梁家河实地感受了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真切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期的逐梦初心;我们在宜川、延川的黄土高坡间穿梭,在一座座窑洞中走访,和老区的贫困户推心置腹,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内心充满感动。诚如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中,我们青年研究生更应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斗志,运用专业所学、技能所长,用双脚丈量中华大地,用心去体察现阶段的民生国情;要勤恳踏实,不畏艰险,把学术研究做到极致,把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公共管理学院级博士研究生郎昱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真正扎根祖国大地,真正深入群众中间,才能真正了解国情民情。在延安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向基层干部取经求识,我们学习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智慧云”趋势;通过与基层群众的沟通,与父老乡亲交心交流,我们了解到健康扶贫政策的“一站式”落地。对博士生而言,象牙塔的书香固然沁人,黄土地的“土气”更有助成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只有翻开基层这本厚重的大书,才能真正学到经世致用的真知。
——经济学院级博士研究生朱凯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最后他的答案是:“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通过在梁家河的调研学习,从村里的第一个代销社,到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我们深刻学习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努力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环境学院级硕士研究生李柳勇
在延安时期,共产党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开创人民解放的事业而甘愿牺牲。在知识青年下乡时,一批延安知青住窑洞、睡土炕、修堤坝、建沼气,在基层农村的广阔天地中锤炼意志,为乡亲谋福。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我们年轻一代更要学习革命前辈的延安精神,胸怀理想、追求卓越、担当责任。这几天在延安、在延川、在梁家河的经历,我不仅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情好客,也在扎根农村健康扶贫的医务人员、试验循环农业的工作人员和创业企业身上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延续。
——财政金融学院级博士研究生魏谙书
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人权问题,从根本上关乎着人类生存与人性尊严。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国家职责的履行对公民权利的实现意义重大。四十多年前,习总书记作为知青来到资源短缺的梁家河,带领老乡们践行了沼气池、代销店等一系列发展措施;而今,面对贫困人口中超过50%因病致贫的严峻形势,延川县秉承延安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健康扶贫政策。今夏,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深入革命圣地,在调研中再次认识到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对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庄严承诺。
——法学院级博士研究生田时雨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励了千千万万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中国的创业青年需要有家国情怀,需要懂得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需要明白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是创业成功的内在力量源泉。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从习总书记的回信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一是正处在青年一代的我们必须紧紧牢记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牢记中国革命历程中每一个关键的时点与地点;延安是一种象征,是一个烙印,是中国革命历程中关键时点与地点的代表,牢记延安精神并通过实际行动坚定践行是青年一代继承传统、开启新时代所必需遵从的原则。二是互联网时代下,青年一代的创新创业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新生力量,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中国青年一代的创业要创出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追求效益与利润、满足社会需求的创业原则需要把握,但中国青年一代更应有以创业促进国家发展的社会担当,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创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用中国青年应有家国担当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添力量。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青年有梦,脚下有路,请不要辜负。
——公共管理学院级硕士研究生魏嘉希
习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作为博士生服务团延安之行的一员,我在走访基层农村、参观红色革命景点过程中感触颇深,尤其被“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所感动。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艰苦磨砺、拼搏奋进的地方,在这里他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并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是我们最好的励志教科书,我们青年一代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基层、艰苦奋斗、锤炼意志,在为人民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级硕士研究生刘伟华
青春力量是巨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强调“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青春释放的力量让我们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进一步。我愿时刻牢记“实事求是”校训,时刻谨记习总书记教诲,珍惜学习时光,夯实专业基础,对每一份工作我以工匠精神般的精雕细琢,在“勤学”处下真功夫,增强厚度,挖掘深度,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以青春和理想谱写信仰和奋斗之歌,在努力成为一名厚重之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社会与人口学院级硕士研究生李怡霏
在我们人民大学博士生实践团赴延安进行“健康扶贫”基层调研之际,习总书记对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回信深深地激励了调研团的每一个成员。习总书记在回信里强调延安是革命圣地,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体现了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并希望青年可以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被延安精神所感染,特别是在梁家河村参观时详细了解了习总书记青年时代作为下乡知青深入农村大地的种种事迹,使我们对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祖国的希望在于我们青年一代,为基层发展建言献力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而作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大青年,更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马克思主义学院级硕士研究生祝伟伟
习总书记的回信使我们这支正在延安调研的队伍备受鼓舞。在延安我们看到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当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依托自然环境条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推进实施循环农业建设,为延安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硕士生,我们不能仅仅将探索局限于书本理论,而应扎根于现实,以发现问题为基础,解决问题为导向,做到从实际问题中来,到实际问题中去。今后,我们将秉承延安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农发学院级硕士研究生闻亦赟
博士生服务团调研集锦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文字:郎昱
图片:李怡霏
排版:董建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