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原标题: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铭暄——(引题)
用一生诠释师者本色(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闫伊乔
见到高铭暄教授(见图,中国人民大学供图),是不久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启动仪式上,93岁高龄的他为青年教师作首场讲座。
两个细节让人感动。一是,16页的手稿上满是修改痕迹。高铭暄为了这次活动,前一夜改稿改到凌晨两点,他说:“内容大致相同,但每次听的人都不同,当然要重新整理。”另一个是,演讲结束后高铭暄走下讲台的第一句话是:“讲了多久?没超时吧?”“27分钟,不多不少。”听到回答,老人家的表情才轻松了起来。
小细节,大学者,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高铭暄,其严谨和暖心让人肃然起敬。
“推动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着手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的高铭暄,被选入刑法起草工作小组,一干就是25年。
25年,38稿,新中国终于有了第一部刑法。“通过!热烈的掌声响起!”年7月1日,刑法草案在人民大会堂表决通过时的场景,深深地刻进了高铭暄心里。“当时兴奋得很,1/4的人生就为这一件事!”进入工作小组时的小伙子转眼已至中年。
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他和众多法律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刑事立法工作不断发展、进步。高铭暄说:“推动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如今,高铭暄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生态保护……他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规范的敏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