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73.html
[新闻页-台海网]
编者的话: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时,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第三年。那时,世界望向中国的目光还有一丝犹疑与不确定。10年过去了,今天已经没有人再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怀疑。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世界以及对中国的看法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巨大改变。《环球时报》记者梳理本报旗下环球舆情中心过去10年对全球受访者开展的民意调查,为您讲述过去10年发生的改变。
对中国是世界强国的认同正越来越牢固
“你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吗?”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会给出肯定答案。然而在10年前,中国人和其他国家民众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复杂得多。
从年到年,环球舆情中心聚焦的一大问题,就是其他国家是否认同中国是世界一流强国。数据显示,年,在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巴西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受访者中,只有53%的人认为中国是一流强国。年,西班牙、法国等更多国家的受访者参与到调查中来,结果显示,超过8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世界一流强国行列。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上述民调数据的变化显示出,各国对中国是一个世界强国的认同正越来越牢固,尤其当中国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在各方面都取得持续、显著的发展后。
从环球舆情中心的调查数据来看,在过去10年,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受访者,大部分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知更加谦逊。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当年和其后3年的民调中,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受访者比例都未超过18%。尽管在年,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的受访者比例显著上升,达到34.9%,但仍与持这一观点的外国受访者比例(64.3%)形成显著落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上述数据和对比反映出中国人看本国时更加低调内敛,不会趾高气扬,且对成功有更高的标准。西方则对中国实力上升更加敏感,尤其在近年来西方多国发展进入某种瓶颈期后。
不过,在对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保持谦虚的同时,中国受访者对国家发展的前景却普遍非常乐观。年至年的民调数据显示,在绝大部分时候,九成左右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家未来所处的国际环境预期“较为乐观”或“良好”。
在张颐武看来,这一乐观的预期离不开中国稳定的发展势头和越来越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融合越来越频繁,所以尽管外部有“风吹雨打”,但中国人始终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大环境,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认知也逐步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开始,环球舆情中心不再对中国是否为世界强国进行调查,而转向中美实力对比——这也逐渐成为其他国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