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招119人中国人民大学做客长江会

本文转自: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刘远航)“湖北省是我校重要的生源地,年我校在湖北省的招生计划保持平稳,相比年物理组的投放指标还会增加1个。”6月22日,作为毕业季暨招生季系列互动活动的重要内容,长江网“高招问答”第五场中国人民大学专场启动。

中国人民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左二)做客“长江会客厅”,接受长江网“高招问答”访谈。长江网记者吕诗文摄

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做客“长江会客厅”,介绍和分享了人大的人才培养特色、今年在鄂招生计划等情况,向湖北及武汉的考生发出了诚挚邀请:“欢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我们不见不散!”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风光。

在鄂投放个招生名额:物理组54个、历史组65个

“人大每年招收约名本科生。”钱明辉说,年,人大与湖北省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录取人左右。今年是湖北实行新高考政策的第二年,人大在湖北的专业组主要分成四个:“物理组+不限”“物理组+化学”“历史组+不限”“历史组+政治”。

钱明辉介绍,今年,“物理组+不限”和“物理组+化学”在湖北一共投放54个名额,比去年多1个;“历史组+不限”和“历史组+政治”在湖北一共投放65个名额。

中国人民大学年湖北省招生计划及年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与省排名。

钱明辉说,人大的招生批次和类型包括提前批(外语类、中国共产党历史)、艺术本科A平行(美术学专业)、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普通一批校本部、普通一批中法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等。

钱明辉做客“长江会客厅”。长江网记者吕诗文摄

双学士学位培养:“一本证书、两个学位”

“就今年的最新情况而言,人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最主要的特色与亮点可以概括为:全面升级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助力专业顶尖复合型、战略型人才塑造。”钱明辉说,目前,人大为本科生提供了52个培养项目,包括12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26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4个荣誉辅修项目,“旨在打造专业素质顶尖、学术训练扎实的精英人才。”

钱明辉介绍,人大自年起启动双学士学位人才选拔和培养,“它与传统的主副修双学位实验班不同,该项目的毕业生将获得国家认可的‘一本证书、两个学位’”。

另外,今年人大还有多达26项实验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跨文化、跨学科、跨文理,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引导、精英化能力塑造,打破学科边界,展现多领域视角,其中不少项目也都是提供一主一辅两个学位”。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美景。

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近七成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据统计,人大本科毕业生深造比例较高。“届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毕业生中,深造比例为67.09%。其中,国内升学42.76%,出国留学24.33%。此外,学校每年推荐免试读研的学生总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5%左右。”

钱明辉介绍,从本硕博整体情况来看,人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竞争力强。以届为例,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69.67%的进入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人大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网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获得6家及以上笔试或面试机会的占比为61.32%,获得5家以内单位接收函的占比达到73.93%。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外景。

“武汉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强”

高考分数公布在即,考生面临志愿填报、专业选择难题,钱明辉为此建议:“要把眼光放远、范围放宽,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来选择专业,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

“即使录取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够匹配,后期也能够通过转专业、双选认证、跨学科实验班、双学士学位项目、读研深造等多种渠道,获得所喜爱专业、学科的培养机会,通过合理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梦想。”钱明辉说。

访谈中,钱明辉表示,武汉的教育资源丰富,社会、家庭重视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综合素质十分突出,生源质量非常好。“因此,很多武汉的学生来到人大后,在与全国各地最顶尖的人才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够很快脱颖而出。”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dz/12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