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题风格分析
学硕
年人大学硕真题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题目更难更灵活。跟以往基础题能够占一半左右的情况相比,今年书本上的基础题不到50分。我接到普遍反馈也是题目比较难,有点不适应。
“纳粹德国的电波之战”是新闻史中的生僻考点,上一次考察的生僻考点还是年的“-苏联的新闻改革及影响”。简答题:结合中国新闻史和西方新闻史知识,简析“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近代新闻传播业发展之基本动力。如果没有现代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近代新闻传播业是不可想象的。”从广阔的历史脉络来考察新闻业的诞生,不再着重于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新闻学方面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考察。报纸有机运动、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构成了大部分的新闻学考点。而新闻从业人员角色变化属于当下新闻传播业态整体变革中的一环。从过去考察新闻传播流程、新闻选择标准、受众、职业媒体的变化,到今年考察新闻人员的角色变化,其实都要求学生掌握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革。关于新闻生产的改变,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向考人大的考生强调过,人大重视新闻生产的考察,但是在书本中对于新闻生产的阐述是简略的、不明朗的,并且我多次用图示概括了这些生产环节的改变。
传播学展现出重视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和对社会影响的特色。三道题目分别是:准(类)社会互动、简述赖特大众传播四功能说中的“社会功能”、根据《奇云》的一段话:“媒介不仅传递人类对生态和经济做了什么,以及我们与系统关系的讯息,广义上是媒介系统的组成。”谈谈你对“媒介组织社会秩序”的理解。我们在备考中很容易注意到新媒体对传播理论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几年来人大考察的重点。不过今年的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和作用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无论对考生还是我来说都是一个提示:要把传播学放到更大的空间下去思考,别被以往的惯性思维所束缚。
在实务方面,人大又重新调整了采写编评的分值。在洛阳王城广场舞事件材料下共有5个小题,前4问是采写编评相关的题目,一共90分。从题型来看没有专硕实务的动画新闻策划,都是比较常规的题型。
这则材料在我们出的最后五套卷的补充题库中出现了,其实出题的原因在人大考试的题干中就有:“广场舞、老年人相关的新闻能够成为近年来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