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常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申博攻略

雷常教育

雷常教育专注保研、考研、复试调剂、考博、硕博论文、大数据处理、智能算法等咨询培训

特设保研、考研、考博协议班

常老师

报班咨询

一、

院校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整体并入人大新闻系(此前,创办于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整体并入北大新闻专业)。由此,人大新闻系汇聚三方力量于一体,开启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新征程。年,人大新闻系更名为新闻学院。六十多年间,学院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新闻传播领域学术重镇和新闻教育改革引领者。

人大的新闻传播是全国顶尖的,学术氛围还是比较浓厚。人大新闻学院博士招生方式为。

二、

申请材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双证硕士还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3)能够证明外语能力的有效材料的原件。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四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GMAT、GRE、俄语等级考试、日本语能力测试、德语语言考试、法语水平测试、外语专业本科学历、海外留学经历等。

(4)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可去人事档案所在地复印,再盖档案所在地的红章即可)。

(5)个人简历(字以内,重点说明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工作、研究经历及相关成果等)。

(6)科研和奖励情况一览。

(7)个人学术成果代表作1-2篇(部)原件。

(8)其他能够证明本人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的支撑性材料的原件,如本专业相关学习证书或获奖证书等。

(9)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含拟研究问题(博士论文选题设想)、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已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等。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10)报考在职定向的考生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一年的证明。

(11)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正高职)专家的推荐意见。

(12)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论文初稿,硕博连读考生可不提交)。

(13)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还必须具备《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的特殊条件,并应提交相关材料。

以上所有材料均采用网上提交,纸质版材料暂不提交。考生须确保以上提交的各项申请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将被取消复试资格;已被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三、

资格审查

学院组织复试资格审查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予以集体审核,根据申请材料进行评分。复试资格审查满分为分,审查小组对得分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按分数高低排序,初步确定拟进入复试人员,并报博士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参加复试人员名单,由学院统一报学校研究生院备案。

四、

复试考核

复试内容与形式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满分分)、专业水平(满分分)和综合素质(满分分)三项。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成绩的合格线均为60分;外语能力考试成绩由笔试(50分)和面试(50分)两部分组成,笔试、面试两项均不低于30分方为合格。各项成绩均合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最终成绩排名。

复试形式:笔试(闭卷)和面试。

A.笔试

外语(满分50分,30分合格);专业水平(满分分,60分合格)。

专业水平考核内容:考生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等。

外语能力笔试和专业水平笔试一并进行,考试时间3-4小时。

B.面试

外语听力及口语(满分50分,30分合格)、综合素质(满分分,60分合格)。

学院组织外语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面试。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考生外语面试成绩。

学院组织专业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面试。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考生综合素质面试成绩。综合素质考核内容:考生的学术兴趣、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等。

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含加试)成绩均合格者,将其各项复试成绩加权求和得到复试总成绩;外语能力考核、专业水平考核、综合素质考核权重分别为20%、40%、40%。

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加试

跨一级学科报考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及一门政治理论课,加试成绩不计入加权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

五、

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考博参考书

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大出版社

3.《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

5.《新闻理论新编》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精神交往论》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新闻精神论》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辩论》(美)丹尼斯、梅里尔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0.《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大众传播研究导论》(英文第六版)RogerD.Wimmger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12.《有效传播》甘布尔夫妇清华大学出版社

13.《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

14.《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新闻报道教程》高钢高等教育出版社

18.《新闻报道与写作》梅尔文·门彻华夏出版社

19.《时代之声——新时期中国新闻评论研究》涂光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影像传播论》盛希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

复习注意事项

1.了解学术动态

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局势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查看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熟记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问题上考察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本校本专业的博士取得联系,询问往年的专业课考题,或者请求他提供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weiweian.com/rddz/10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